请输入关键字
“生命奇迹”背后,需要“赌”的勇气和底气
时间:2020-11-27 文:张辉'魏丹 摄:胥焰

关键是社会有没有给医生这种"赌”的底气。 家长或者社会越信任医生,

医生越愿意拿出他全部的知识,

尽力去挽救病人。

张辉:我很想先聊下先心病的三级防治,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很多孩子因 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耽误了,家长总觉得孩子太小受罪,想等大一点儿再说, 可再大一点儿孩子就没机会了;还有一部分基层医生对这个专业并不太了解, 想法跟家长一样。解决办法就是让知识下沉,让老百姓、基层医生懂得利 害。比如说,有的病人小时候做手术花四五万,大了以后可能花20万也解决 不了问题,再往后,还有的孩子可能需要肺移植,和早期手术修复相比,肺 移植的花费、人的生活质量、寿命都不一样。所以我特别想呼吁的就是:早 发现、早治疗!

安杨:以前做的小儿心外科普讲的都是相对简单的问题,但是照片上看到的 孩子似乎病情很重,这是你们专业的难题?

张辉:有一种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很多先心病刚开始肺动脉压力并不是



很高,但不及时治疗,肺动脉压力会越升越高,到一定阶段就不可逆了。到我们 这里医治的孩子很多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说难听点儿,我们有点儿像从 死人堆里再找找,看看有没有再想想办法能救治的。随着医学进步,有更好的药 物和检査手段,再结合临床经验,已经能够更精准地判定这个孩子到底还有多少 机会。即使这样,每次做这样的病人,我都说是在“赌”,还有20%~30%的可 能是失败的,但这也值了,毕竟十个没有希望的病人里能救活七八个。

安杨:再小的手术都有风险,但是这里面“赌”的成分更大。

张辉:所以医生才有别的专业不太容易享受到的一种成就感,那不光是一条 命,更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一般人好像不太容易“赌”这么大的成本。

安杨:可那是一条命,失败了以后压力也更大吧?

张辉:没错,失败了以后会很懊恼。但是就看值不值得做,有60%~70%的 病人从无法治疗到能接受治疗,意义还是挺大的。就像前两天,一个出生7天的 孩子,手术风险是普通手术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不做,他可能就没有命了, 还是值得去冒这个风险。

安杨:不“赌”,百分之百输了; “赌”,还有赢的机会。

张辉:关键是社会有没有给医生这种“赌”的底气。家长或者社会越信任医 生,医生越愿意拿出他全部的知识,尽力去挽救病人。虽然这是一个“赌”的过 程,但并不是盲目地赌。很多的生命奇迹就是这么发生的。

安杨:魏医生来自监护室,算是保驾护航的?

魏丹:从时间上讲,外科手术可能只是长征路上的前1/3:第一关是麻醉, 第二关是手术。后2/3主要是在监护室度过,直到病人平稳后转回病房。三个部 分缺一不可,否则“长征”就不会成功。


张辉:心外手术是团队作战,除了麻醉、体外循环、护理、监护室,还包括 输血科,检査科室,超声、CT、核磁、胸片、心导管检査等,心脏外科想做 一个有难度的手术,要惊动很多人。监护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高水平 监护的医生团队、护理团队,就算外科医生技术水平再高,可能也达不到治 疗效果。

魏丹: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优秀的监护团队,就能更好地配合外科,救治更 多、更小、更复杂、更危重的先心病患儿,从而提高整体先心病外科救治的成 功率。

安杨:我开玩笑说张主任这个团队不挑活儿。

张辉:池杨老师给了我一句很鼓励的话:有本事才敢来什么活儿接什么活 儿。我们做的这种叫“小、难、重”——年龄小、手术难、病情重。别人都觉得 不可治,要放弃,那我们来治。如果没有这种愿意尝试、愿意付出的激情,那么 病人也就不能从中受益。

小儿心脏外科大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和国际接轨,国外越大的中心往往会做 这种很小、很难的手术。现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外地医生的水平也不断 提高,北上广的这些大医院或医生更要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如果大家都躲着不 做,这些病人的出路在哪儿?敢于挑战,才有“赌”赢了以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当然,失败后的那种沮丧没人能理解,也可能不止一次会想:“以后这样的病人 我不接了,我躲清闲了。”但是总做不到,再见到这样的病人又想去帮他一把。

安杨:有没有家长觉得“我带着巨大希望来了,结果人财两空”?

张辉:个别家属不理解,有时也挺沮丧。但多数时候家长能理解。医生每 天的工作,家长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医生在想方设法挽救孩子的生命。也有孩子 没救过来,家长依旧来感谢,那个时刻医生的心里是很酸的,带着暖的酸,很复 杂,其实我们就要一个理解。

魏丹:每次遇到这样的病人,可能就会再一次增加我们继续从医的信心。曾 经有一个病人,全科的人夜以继日为这个孩子在奋战,但最终还是没有救过来。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下雪了,我跟另外一个护士抱着孩子跟着家长下 楼,到了楼下家长扑通一声跪下了,当时我心里一震,不知道说什么,眼泪就下 来了。当时我就觉得,作为医生我做的一切没有白做。这件事支撑着我这么多年 一直在尽心地做监护工作。

张辉:心情起起伏伏、跌跌宕宕,有喜悦有挫败,但是不会因为这个就职业 倦怠了。

当然,面对生死比较多,可能更理智一些,但那只是表面,有些东西不会

让同事看到,更不会让家长看到,只有我们自己去找方法宣泄,你总是要再上路 的。年轻时,有一个上级医生跟我说:“你能不能失败三次还爬起来?如果你能 站起来,你就能走下去。”恰好我好胜,走出来了。

安杨:会一直做下去吗?

魏丹:会的,因为我热爱监护。只要在监护室一分钟,脑子就不停在转, 是积极向上的状态。病人病情瞬息万变,医生和护士的思维就要跟着病人瞬息万 变,这个工作总是激励着人在不断地运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思考,如果不思考 了,你就停滞了。

采访手记:

采访完,想到一句话:这是带着生命感去工作的医生!

更多相关推荐
2020-11-27
李云林:是,她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大概1。岁左右,大脑里有一个癫痫 灶,在特别重要的功能区,手术有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风险,当时孩子还小, 妈妈担心手术后出现严...
2020-11-27
李龙:当时克服了两个难点:一是技术上的。腹腔镜不能像开放手术那样, 把手和常规手术器械放到腹腔里面操作,而是通过腔镜把腹腔解剖视野反映到屏 幕上,跟着屏幕进行手...
2020-11-27
师晓东:这个孩子得的是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家 长听说我们改良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主动来要求做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