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平凡。
如果不是医院自己的"摄影师”,
恐怕很少有人会去拍摄角落里的配奶间。
没有抢救室、手术间的生死时速、冰火交接,
这里,总是一排排透明的玻璃瓶子,盛着白色的乳液。 全年无休,始终恒温。
37°C,是温度,也是态度,
滋养着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安杨:我自以为对医院挺熟悉的,去过很多一般百姓没有去过的地方,对临 床营养这个词也不陌生,但临床营养科除了营养门诊,还有哪些工作,我还真不 是特别清楚。
王林:临床营养科是负责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价、营养诊断和营养 治疗的医技科室。患者入院以后,营养医生会根据他所患的疾病进行食谱编制和 计算,开出个体化的饮食治疗单,然后由食堂师傅制作营养餐。还有一些患者需 要特殊的营养,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等,也是营养科来负责。
安杨:儿童医院的营养科和一般医院不太一样是吗?
王林:除了一般医院营养科的任务,我们儿童医院还有一个配奶间,有营养 护士专门负责给孩子们24小时定点提供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普通孩子使用普通配 方奶粉,腹泻的孩子需要配制专用的奶粉,比如不含乳糖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配 方奶粉。另外,孩子的营养需求跟成人不太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饮 食要求,比如喝奶,1~2岁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幼儿1,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奶; 2~4岁的孩子又需要不同的饮食,跟1岁的孩子可能有些差别,我们称之为幼儿 2。另外,患有跟营养关系比较密切的疾病的孩子,像糖尿病、儿童肾病,都需 要把饮食中的某些营养素控制好。比如得糖尿病的孩子,临床需要用胰岛素,对 饮食控制比较严格。我们就要精确计算孩子一天所需要的营养,如主食多少、辅 食多少、各种各样的菜多少,总热量算出来以后,再精确分配到四餐或者三餐,
给孩子配送。
安杨:营养治疗也要个体化。
王林:对,同一个年龄,男孩和女孩也不完全一样,中国营养学会有一个推 荐的供给量标准,我们都是按照那个标准来算,然后再结合孩子具体情况,比如 胖孩子和瘦孩子需要量也不一样,我们根据标准,结合孩子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安杨:现在有个词叫“精准医疗”,你们这是“精准营养”了。
王林:确实是。但我们只不过是把食谱制订出来,动动笔、动动嘴就可以了, 真正的实施工作要落实到厨师身上,他们需要称重烹制,还需要配餐员送餐。
在医院,送餐也不是小事情,每一顿餐是不能送错的,尤其对需要严格控制 饮食的孩子来说。
王秋月:比如有肾病的孩子,可能需要低盐低钠,给错的话很危险,严重的 时候,可能会出医疗事故。
安杨:回到照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奶瓶放在那里,很多家长对医院
给孩子喂什么奶很关心。
王林:每个孩子根据不同情况来配置。有的特别小的孩子可能一次只能吃30 毫升~ 50毫升,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吃到150毫升左右,我们根据医生的医嘱 来配置,然后送到病房,由病房的护士给孩子喂食。
王秋月:我们医院是爱婴医院,也有母乳库,家长可以送母乳过来。但是有 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早产儿,母乳不够,还有一些腹泻、过敏的孩子,他们都吃 特别的奶,家里提供不了,都要单独配。
安杨:我以前以为病房孩子喝的奶是管床护士直接像我们在家一样配置的, 现在才知道背后这么复杂。
王林:都需要医院统一标准、统一配送,有一套流程来保证给孩子送的奶是 安全的,这个温度是必须要达标的。
王秋月:我们的管理可以说比家里更严格。
安杨:标准都包括哪些?
王林:标准就是包括奶瓶、奶嘴的清洗消毒,消毒的温度、时间,配奶的水 的要求,这些都有严格管理。我们有一个锅炉专门烧水,烧完水以后要凉到合适 的温度再配奶,因为温度太高的话,奶粉会凝块不利于稀释,太低也不成。配好 奶以后,要及时用贴膜把所有的奶瓶封盖,用专门送奶的保温箱准时送到病房。 每3个小时送一次奶,全天24小时4个人轮流倒班。
安杨:为什么要选用这种玻璃奶瓶?刷着很辛苦的。
王林:因为这种奶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可以耐高温,消毒比较彻 底。我们感觉经过我们自己的手亲自清洗、消毒完了以后,可以保证卫生安全。
安杨:一般温度要达到多少?
王林:配奶的时候应该40°C左右,送到病房的话基本上应该在37°C~38C的 样子,给孩子喂奶时,差不多30C~35C之间,不冷也不热。
王秋月:37C表面上强调的是物理温度,其实里面包含着母爱。母体内温度 是37C,吃上母乳也是37C,小病人们那么小就离开妈妈了,在我们这儿,我们 也要像妈妈一样,可能比妈妈做得还要认真。
采访手记:
"配方奶粉”又称"母乳化奶粉”,尽量贴近母乳的成分和口感,而 "37。二‘,则是给予孩子母亲的温度,如母亲一样的爱恒久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