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抽动障碍
时间:2021-01-18 科室:神经内科
概况
疾病别称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生活调理
健康处方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起病年龄为l ~ l8 岁,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以5 ~ l0 岁最为多见。抽动障碍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的不同, 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 综合征(TS)3 种类型, 其患病率分别为5% ~ 7%、1% ~ 2%和0.1% ~ 0.5%。其临床症状从轻到重, 复杂多变,抽动障碍是指身体任何部位肌群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
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 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
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 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背景下发生的, 且非持久地存在。抽动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的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 表现为眨眼、贩嘴、皱鼻、摇头、耸肩、甩手、举臂、踢腿、收腹动作等; 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 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 表现为发出吸鼻声、清嗓声、尖叫声、犬吠声、秽语等。
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注重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靶症状,即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症状。
1.药物治疗: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中至重度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
2.非药物治疗(1)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轻症患儿,多数单纯心理行为治疗即可奏效。首先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调适其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老师正确认识本病,不要过分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减轻学业负担。同时可给予相应的行为治疗,包括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放松训练、阳性强化、自我监察、消退练习、认知行为治疗等。(2)神经调控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等神经调控疗法,可尝试用于药物难治性TD患儿的治疗。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更多相关推荐
2020-12-11
癫痫(epilepsy)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人群患病率为4‰~10‰, 约60%起病于儿童时期。癫痫发作是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活动所造成的一过性临床...
2021-01-18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GMG)是神经肌肉接头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其传递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波动性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
2021-01-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