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EFE)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指心内膜弥漫性的弹力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心内膜或(及)心内膜下组织的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因而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受限制,可伴有心肌退行性变。心脏的四个心腔都可单独或联合受累,但以左室及左房为主。临床上分暴发型、急性型及慢性型,暴发型及急性型多于生后6个月内发病,慢性型多于6到12个月内发病。本病无明显地区性,国内报道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常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
本病病因尚不明,近年研究认为与宫内感染及免疫机制有关。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原发的心脏畸形。
多数患儿的发病年龄都在1岁以内, 但幼儿甚至学龄儿童也偶可见到,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常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
可按照症状的轻重缓急,发为三型:
(1)暴发型: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拒食、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动过速。肺部有散在喘鸣音或干性啰音,肝脏肿大,还可见水肿,均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少数患儿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面色灰白、四肢湿冷及脉搏加速而微弱等症状。此型病儿的年龄多在6个月以内,可致猝死。
(2)急性型:起病也较快,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不如暴发型者急剧,常并发肺炎,伴有发热,肺部出现湿性啰音。有些患儿因附壁血栓的脱落而发生脑栓塞等。多数死于心力衰竭,少数经治疗可获缓解。
(3)慢性型:发病稍缓慢,年龄多在6个月以上。症状如急性型,但进展缓慢,有些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影响。经治疗可获缓解,活至成人期,也可因反复发作心力衰竭而死亡。
主要治疗是控制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需应用利尿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及强心剂,常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等;常用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卡托普利等;强心剂如西地兰、地高辛,可达2~3年或数年之久,至心脏回缩至正常,过早停药可导致病情恶化。卡维地洛可改善心肌重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考虑本病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故需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药物为强的松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强地松总疗程1~1.5年,逐渐停药。人免疫球蛋白病程前3月需每月1次免疫支持治疗。
对于心脏重度扩大,射血分数严重降低及药物治疗反应差者,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