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排便困难或排便延迟 , 3天以上一次硬便伴排便困难者为便秘.。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占便秘的90%。预防便秘的重点是及时进行有关膳食、如厕训练和如厕行为的事前指导。治疗方式可能包括教育、膳食改变、行为改变和药物治疗等。
器质便秘的原因:1 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肛门脱垂等。2神经系统疾病: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无力、脊柱裂、肿瘤等。3代谢因素: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4 药物:铁剂、解痉药、抗惊厥药、抗生素 。5其他 铅中毒。
功能性便秘的原因 :1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或食物成分不合适会引起便秘。饮水不足、 摄入蛋白质过多而膳食纤维摄入过低等。过早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恰当。 2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排便能力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 3心理行为异常及环境因素:生活学习环境改变、父母过度干预等均可导致便秘。 4运动量不足运动少,肠蠕动减慢,易形成便秘。5遗传因素:部分便秘患儿有遗传倾向。
主要症状:1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2次。2 大便干结、颗粒状。巨大的粪便足以阻塞马桶出口。 3 排便费力。有排便困难或排便疼痛。或每次排便时间延长。4 大便失禁。在自己 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便失禁;
次要症状:1 腹痛,排便后腹痛可缓解。2 食欲欠佳及厌食。3 精神欠佳。4 伴轻度营养障碍 占60%。长期便秘的患儿会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通常需要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药物、改变行为方式及膳食结构等。其治疗周期较长,需长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1.饮食调整
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薯、豆类、蔬菜及水果中,谷物食品含膳食纤维最多。谷类中含膳食纤维较多者为高粱米、玉米;蔬菜类为菠菜、韭菜、胡萝卜、茄子等;水果类为梨、桃、香蕉、柿子等;豆类为红小豆、芸豆及黄豆等。
2.加强排便训练
家长应安排、鼓励并监督实施规律的如厕方案。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到卫生间训练排便,让患儿坐在便盆上,便盆的高度要合适,双膝水平略高于臀部,双足着地以便于用力,同时让婴幼儿学会排便用力,即呼气后屏气增加腹压来用力排便,协调肛门括约肌运动,集中精力,不要摆弄玩具等分散注意力,反复训练,直至排出大便。每天坚持2次训练,一般选择早晨睡醒后和晚餐后1 h左右,每次训练时间5-10 min左右,避免长时间坐便盆而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3.便秘的药物治疗
包括乳果糖、聚乙二醇4000散、益生菌、中药治疗等。
4. 生物反馈疗法:对于排便协同失调的患者,可加用生物反馈疗法来辅助药物和行为治疗。由于生物反馈治疗需要患者连续几次学习,配合指令练习排便进行训练,所以仅对积极性较高的年长儿童和青少年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