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守护孩子“舌尖安全”,这些食物坚决不能碰!
时间:2025-09-17 文:吴洋洋

食品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儿童消化系统和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耐受度更低。在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之际,我们特别梳理了儿童饮食中的“高危食物清单”,帮家长精准避开风险,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1、发芽/变青的土豆

土豆发芽或表皮变青后,会产生大量龙葵素(一种有毒生物碱),即使切除发芽部分,毒素也可能扩散到果肉中。儿童食用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

建议:购买时选择表皮光滑、无发芽变青的土豆,家中土豆若发芽,直接丢弃不食用。

2、新鲜黄花菜

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儿童食用后可能引发腹泻、呕吐、腹痛,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

建议:给孩子吃黄花菜时,优先选择干黄花菜(干制过程中会去除大部分秋水仙碱),泡发后彻底煮熟即可安全食用。

3、未煮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这两种物质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若未彻底煮熟(如凉拌、快炒时间不足),毒素无法被破坏,儿童食用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能导致头晕、乏力。

建议:烹饪四季豆时,确保彻底加热至表皮发皱、颜色变深,或先焯水再翻炒,完全煮熟后再给孩子吃。

4、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且多数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难以分辨;更关键的是,其含有的毒肽、毒蝇碱等毒素,常规烹饪(煮、炒、炖)无法去除,儿童误食后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绝不采摘、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给孩子吃蘑菇时,选择超市售卖的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常见可食用品种。

5、河鲀鱼(河豚)

河鲀鱼的卵巢、肝脏、肾脏等部位含有剧毒的河鲀毒素,这种毒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破坏,哪怕误食少量也可能导致儿童呼吸麻痹、心跳停止,中毒死亡率极高。

建议:除经过国家认证、专业处理(去除有毒部位)的合规河鲀制品外,严禁给孩子食用任何未经处理的河鲀鱼。

6、织纹螺

织纹螺易富集麻痹性贝类毒素(由海洋藻类产生),这种毒素无特效解毒剂,儿童食用后可能出现口唇麻木、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建议:无论来源如何,都不要给孩子食用织纹螺,若发现市场售卖,可向监管部门举报。

7、变质的木耳、银耳、米面制品

木耳、银耳、玉米、米粉等潮湿环境下易滋生椰酵假单胞菌,该细菌会产生剧毒的米酵菌酸。这种毒素耐高温、耐酸碱,常规烹饪无法破坏,儿童食用后可能引发急性肝损伤。

建议:木耳、银耳泡发时间不超过4小时(夏季缩短至2小时),泡发后及时煮熟;米面制品若出现霉点、异味,立即丢弃,绝不食用。

8、其他禁用/高危食材

亚硝酸盐:属于餐饮环节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除腌腊肉制品等特定食品外),儿童误食后可能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呼吸困难。

无完整标示的散装油:散装油来源不明,可能存在黄曲霉素超标(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掺假等问题,长期给孩子食用会损害肝脏。

孩子的饮食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家长在采购、烹饪时需多一份细心,避开上述“高危食物”,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饭前洗手、不挑食偏食),共同筑牢儿童食品安全防线!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7-11
盛夏来临,高温与蚊虫成为双重困扰。蚊子不仅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还会引发皮肤瘙痒、红肿,严重影响睡眠与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近一半人...
2025-05-15
2025年5月15日是第32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主题为“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我国通过全民食盐加碘等措施,已实现碘缺乏危害长期消除,但科学补碘仍需...
2025-03-18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又叫“痨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