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CoxA16型最常见。手足口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春夏季高发,发病多为2-10天,平均3-5天。患儿主要症状表现为嘴疼、厌食、发烧,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大多数患儿一周左右会自愈,少数患儿会发展为重症,可出现肺水肿、脑膜炎、心肌炎等表现。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做到饮食均衡营养。
2、身边如有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不要接触,避免感染。居室经常开窗通风、被褥最好太阳下晾晒。
3、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4、每日晨起家长和托幼老师应注意儿童的体温变化,查看口腔、手心及足心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出现,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托幼学校的孩子不要带病到校,以免发生聚集病例。
5、目前有针对EV-A71型病毒的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手足口病,注射疫苗可明显减轻重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