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游客在青海祁连山草原晒手持野生鼠兔。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千万不要玩这种看似可爱的啮齿类小动物,有感染鼠疫风险!
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曾在世界历史上有多次大流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鼠疫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不再像历史上一样肆虐。但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内蒙、青海、西藏等地)时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因此,暑期准备到西北部等草原地区旅行的小朋友们,要警惕鼠疫!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
因感染鼠疫后可出现败血症表现,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死后尸体表现出紫黑色,因此,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
鼠疫是如何传播的?
鼠疫的传染源:
①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鼠类等;
②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
③鼠疫病人: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是重要传染源。
鼠疫的传播途径:
①蚤叮咬: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
②人-人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③通过剥食染疫动物,引起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
鼠疫的高发季节:
人间鼠疫多发生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这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
因近期北京等地受降水灾害影响,鼠疫密度也发生变化,导致发生输入和本土鼠疫疫情的风险增加,且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因此,近期应警惕鼠疫!
特别提示前往西北地区(内蒙、青海、西藏等地)的小朋友:
①去草原时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近、不食用自然疫源地的野生鼠类、旱獭等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
②避免接触病死的啮齿类动物;
③与鼠疫病人保持一定距离;
④接触鼠疫病人或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后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野生动物接触史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