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者 | 儿研所曲东:ICU应该成为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地方
时间:2022-07-08 科室:重症医学科

“我并不希望别人把ICU当成一个生离死别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地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曲东从小就喜欢孩子,第一理想是想当幼儿园阿姨,因为小朋友们让人感觉充满活力。自1993年毕业进入儿研所到现在,曲东一直坚守在儿科ICU一线。在她看来,儿科ICU是一个值得奋斗的地方,或者是生活重新开始的地方。

去年冬天,刚满一个月的小齐齐被发现肠道畸形,转入儿科ICU病房治疗后,曲东却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小齐齐的脑干竟然也存在缺陷,他能间断自主呼吸,但也会间断窒息。更残酷的现实是,小齐齐没有视力,更没有听力。

“他爸爸有一次走了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就怎么联系他都不来了。”曲东说,从此以后,小齐齐就成为了儿科ICU病房大家庭中的一员,医护人员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哄他入睡,为他洗澡换衣服。现在,小齐齐已经一周岁了。

from clipboard

在ICU工作时间久了,碰到医治不好的患儿是经常需要面对的事情。曲东表示,年轻的时候,她觉得只有把患者抢救过来才叫医生。但现在她觉得,在有限的医疗技术面前,坚持更显得难能可贵。

“就是你再累,但你最后的坚持让患儿好了,这就有意义,是对医生最大的慰藉。” 曲东坦言,每一次生命抢救成功,都是一次小的回报,这些小回报不断地积累,也为医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动力。

除此之外,曲东常常思考,患儿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她认为,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很少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很多孩子都在照顾父母的感受,但家长并没有问过孩子究竟想要什么。

from clipboard

曲东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患嗜血细胞综合症的10岁大的女孩,她的肝、肾衰竭,在积极进行了多种治疗方案后,孩子需要骨髓移植,但效果无法确定。孩子的父母不知道如何面对,决定放弃治疗,离开留下孩子在医院度过最后生命最后的时光。对此,曲东非常生气,她认为孩子的父母是在逃避,根本没有为孩子考虑,孩子此刻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最终,在曲东的说服下,孩子的父母选择了临终关怀,共同陪孩子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时光。几天后,他们过来向曲东表示感谢,说孩子走得特别平静,临走的几天还在跟爸爸撒娇。

“人和人只要认真付出,真诚相待,对方就一定能感受到。”儿童无法像成人一样自主参与治疗,但曲东认为这正是儿科的魅力所在,因为只要付出真诚,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陪伴”和“倾听”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关怀。

医生档案

曲东,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小儿危重症抢救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编著书籍6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任北京市医学会儿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会重症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兼干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重症超声研究会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委;《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审稿专家。

更多相关推荐
2022-07-08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儿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基础分支齐全的综合学科,开始逐步走向世界。而哮喘,作为一个隐秘而凶险的敌手,渐渐露出了狰容。此时,年近...
2022-07-08
“年轻的时候,一个上级医生跟我说,你能不能失败三次还爬起来?如果能,你就能走下去。恰巧我好胜,走出来了。” 雅宝路2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每年有220万个“小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