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首儿所麻醉科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严密防控,最大限度地保障医务人员和患儿的生命安全,为实现院内“零感染”的目标做出了努力。
制定相关流程,指导正确防护
按照我所新冠肺炎防控的统一部署,麻醉科迅速成立了以核心小组成员为主的“麻醉科手术室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疫情期间的人员排班、制度梳理、应急演练、文件学习等工作。
麻醉科主任欧阳川、副主任潘守东带领大家用一天时间完成了负压手术间整理、防护用品准备、新冠肺炎院外急诊手术用物箱准备的工作。随后,更新完善了《麻醉科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临床麻醉感染控制制度》《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手术流程》《新冠肺炎手术的应急预案》《新冠肺炎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等。
护士长吴新雁将所有下发文件整理成册,采用多种形式带领大家学习。在岗人员利用早交班进行文件学习和操作练习;不在岗人员进行分组,组长负责每天将学习内容通过微信反馈;全体人员通过线上考试查缺补漏,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再培训。
助理护士长冯敏编写了新冠患者手术演练脚本,在岗人员分批进行实地应急演练。全体医护人员还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一级防护技术培训,扎实各项防护知识及操作。
疫情期间,所领导非常关心麻醉科工作,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所长谢向辉和副所长于亚滨1月30日到负压手术间进行现场督导,提出“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实现院内零感染”的工作要求。院感处高度关注手术室的感染防控工作,多次参与负压手术间使用流程的梳理,并提出更加完善的手术流程。
积极申请支援,勇担白衣使命
为保障疫情期间正常工作,同时减少人员出行,麻醉科将班次改为24小时值班制,每个班次由2名麻醉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春节前夕,吴新雁护士长在科室微信群中发出了组建麻醉科护理应急小分队的通知,大家积极踊跃报名,仅3小时就报名满额。
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大家还想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护士胡帅帅在网上看到武汉疫区医务人员大年三十吃泡面,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立即给武汉协和门诊的医务人员网订了10份夜宵和100瓶矿泉水,订单留言写到:“同为医务工作者,只希望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你们不是自己在作战。”
大年初五一早,作为第一批应急队员的吴新雁参加新冠肺炎培训后回到科室值班。下午,当家人把蛋糕送到医院时,同事才知道这一天是她的生日,她许下的生日愿望是“希望这次疫情快点结束,所有医务人员平平安安”。
手术室消毒员张静静居住的小区管控严格,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保障手术室的无菌物品供应,从2月14日上班至今没有回过家,24小时长驻科里。她开玩笑地说:“这样挺好,能减少我在路上感染的风险。”
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按规定返京人员需要居家隔离14天后才能上岗。听闻这个消息后,家在北京的王琨想到部分同事不能按时返京上班,于是就主动申请:“护士长,我入科室不到半年时间,但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随时回医院上班。”看到门诊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王琨又主动请缨去门诊支援。
截至目前,麻醉科共派出5名护士前往门诊支援,今年9月即将退休的何西主动申请到院感处支援工作。
认真履职尽责,保障医疗工作平稳
疫情期间,麻醉科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勇担使命,共完成急诊、限期手术、麻醉插管180余例。其中,2月9日进行的气管异物手术,患儿和家人是在新冠肺炎发病高峰期从山西乘坐公共长途汽车到北京,外地迁徙史、患儿发热、咳嗽,任何一项对传染病接触史都是高危选项,而且气管异物手术最容易产生气溶胶播散。手术室和耳鼻喉科医务人员都没有犹豫和退缩,按规定做好防护,共同完成了急诊手术。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按上级要求麻醉科逐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3月13日,麻醉科着手恢复日间手术中心工作。制定了“疫情期间日间手术患儿预约方案”,对筛选病人、每日预约人数、消毒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了“日间手术预约排期群”,微信群由麻醉医生和日间中心护士管理,家长将患儿相关化验结果发到群中,麻醉医生评估合格后,就可以在中心预约手术,减少了患儿和家长来医院的出行次数。目前已有4名患者成功预约,将从3月16日起逐步开始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