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没错,我就是那个“贴膜”的大夫
时间:2019-01-30 文:邵若蘅

from clipboard


周二出口腔黏膜门诊,一位家长看着墙上贴的“粘膜”两字,冲着我来了上面的那一番对话。
说起来,我这个贴膜的医生可不是给手机贴膜的,而是专门治疗儿童口腔里那些“粘膜”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粘膜和黏膜是一个意思。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黏膜,起到屏障保护功能和感觉功能的作用。口腔黏膜门诊治疗的是除了牙病以外的所有口腔内的疾病。
鹅口疮
综合儿童医院里,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当属鹅口疮了。顾名思义,鹅口疮就像在口腔黏膜表面沾了像鹅毛一样的白膜,看上去像下了雪,所以也称为雪口病。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球菌的感染,即一种常驻在口腔的真菌出现异常增殖以后的真菌感染,特别喜欢一岁内的宝宝。通常,大多数患病的宝宝没有明显不适感,少数宝宝可能会出现进食减少、烦躁、干呕和声音嘶哑的表现。大多数宝宝会在抗真菌治疗二三天内康复。但也会有婴儿出现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只是口腔内真菌感染反复发作的情况,这样的话,家长就会变得很焦虑。
对于这种情况的宝宝,建议家长在抗真菌治疗的过程中完善抑菌的治疗,就是在每次喂奶后、餐后,都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擦拭口腔内所有黏膜区域,特别是牙床和脸颊拐角这类容易存留食物奶液的位置。夜间喂奶后以及日常吐奶后,更需要加强护理。残留或者呕吐的食物残渣给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往往导致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龈口炎也是最常见的儿童口腔黏膜病。这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疾病,初期会有烦躁、情绪不好、全身发热的表现,三四天后除了嘴里多部位出现疱疹,还会伴有广泛的牙龈红肿。因为疼痛,多数孩子哭闹不安,进食困难,疼痛刺激导致口水增多后流出口腔,病毒播散至唇部和皮肤,所以也会在下巴和口周出现多个疱疹。
给孩子口腔内及时对症用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尽量保证进食饮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可帮助宝宝顺利平稳地康复。
疱疹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年幼的儿童比较易感,所以在人群密集且不通风的环境要注意对幼儿的口鼻防护。有两个宝宝的家庭需要注意隔离,包括餐具、毛巾、衣被消毒和环境通风消毒。
如果在康复期间,发热在初期的三四天后仍反复波动,或者宝宝精神状态差,还需要及时就医随诊,以免因为忽视其他的感染贻误病情

from clipboard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8-22
儿童泌尿系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儿童泌尿系统而引起的炎症。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对于3岁以下儿童发热可能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高可低...
2025-08-21
许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担忧。宝贝的耳朵里出现了耳屎,这些耳屎会不会一直留在里面,永远掉不出来呢?会不会对宝贝的听力造成影响?会不会引起中耳炎等其他耳部疾病?各...
2025-08-19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很多人都觉得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其实不然,儿童也是有可能患高血压的。那么大家对儿童高血压了解多少呢?什么是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