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没错,我就是那个“贴膜”的大夫
时间:2019-01-30 文:邵若蘅

from clipboard


周二出口腔黏膜门诊,一位家长看着墙上贴的“粘膜”两字,冲着我来了上面的那一番对话。
说起来,我这个贴膜的医生可不是给手机贴膜的,而是专门治疗儿童口腔里那些“粘膜”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粘膜和黏膜是一个意思。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黏膜,起到屏障保护功能和感觉功能的作用。口腔黏膜门诊治疗的是除了牙病以外的所有口腔内的疾病。
鹅口疮
综合儿童医院里,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当属鹅口疮了。顾名思义,鹅口疮就像在口腔黏膜表面沾了像鹅毛一样的白膜,看上去像下了雪,所以也称为雪口病。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球菌的感染,即一种常驻在口腔的真菌出现异常增殖以后的真菌感染,特别喜欢一岁内的宝宝。通常,大多数患病的宝宝没有明显不适感,少数宝宝可能会出现进食减少、烦躁、干呕和声音嘶哑的表现。大多数宝宝会在抗真菌治疗二三天内康复。但也会有婴儿出现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只是口腔内真菌感染反复发作的情况,这样的话,家长就会变得很焦虑。
对于这种情况的宝宝,建议家长在抗真菌治疗的过程中完善抑菌的治疗,就是在每次喂奶后、餐后,都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擦拭口腔内所有黏膜区域,特别是牙床和脸颊拐角这类容易存留食物奶液的位置。夜间喂奶后以及日常吐奶后,更需要加强护理。残留或者呕吐的食物残渣给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往往导致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龈口炎也是最常见的儿童口腔黏膜病。这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疾病,初期会有烦躁、情绪不好、全身发热的表现,三四天后除了嘴里多部位出现疱疹,还会伴有广泛的牙龈红肿。因为疼痛,多数孩子哭闹不安,进食困难,疼痛刺激导致口水增多后流出口腔,病毒播散至唇部和皮肤,所以也会在下巴和口周出现多个疱疹。
给孩子口腔内及时对症用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尽量保证进食饮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可帮助宝宝顺利平稳地康复。
疱疹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年幼的儿童比较易感,所以在人群密集且不通风的环境要注意对幼儿的口鼻防护。有两个宝宝的家庭需要注意隔离,包括餐具、毛巾、衣被消毒和环境通风消毒。
如果在康复期间,发热在初期的三四天后仍反复波动,或者宝宝精神状态差,还需要及时就医随诊,以免因为忽视其他的感染贻误病情

from clipboard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4-28
在我国,有些地方存在一个习俗,就是给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提供一个简单的“开荤仪式”——家长用筷子沾上各种食物后,给宝宝尝,寓意着宝宝将开始尝试人间美味,同时也寄...
2025-04-27
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医生叔叔阿姨们有一种“魔法镜”,它可以“看”到我们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还能看到它是怎么工作的。这个“魔法镜”就是心脏超声,今天,让...
2025-04-23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经常会碰见一些焦虑的新手爸妈,面对有些“黄橙橙”的小宝儿束手无策。也有一些家长因听信“泡个药草浴就好了”等偏方而延误诊治,造成胆红素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