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儿童心理保健,给他们一份人生礼物
时间:2020-06-12 文: 宋文红


导语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发展迅速,快速的城镇化,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巨大的变化冲击着每一个人,儿童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俗话说“3岁看小,7岁看老”,我们的祖先早已意识到人格在人的早期就定型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指出,一个人0-6岁早期的经历,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所以0-6岁的家庭养育 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重大。
     怎样养育健康的儿童,是每个家庭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每个家庭的美好愿望。本篇就想谈谈门诊中家长咨询的几个育儿问题,希望对家长日常养育儿童有所帮助。
问题1
THE FIRST
     二胎政策放开以后,前来咨询相关问题的家长不少,许多家长都谈到了同一个问题,满脸不解,“我们生老二时和他(老大)说好了,他也同意了,可现在......”一通描述老大的一些情绪行为问题。好像生不生老二是老大决定的,他同意才生的,实际上,这件事真的是老大决定的吗?
幼小的孩子,并不懂有一个弟弟、妹妹,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生不生二胎分明是家长的决定,却要孩子来承担这个责任。家长倒是有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程度,告诉孩子,家里将有什么变化,他的生活可能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尽量减少此事件对孩子心理的消极影响,而不是和孩子商量同不同意要的问题。
说白了,家庭的职责各自负起来,该父母决定的事父母决定,理顺这点,该怎么平衡和管理照顾孩子,家长是不是有数了呢。
问题2
THE SECOND
    对儿童的行为管理,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两岁以前的婴幼儿,如果是一件物品不能动的,您可以将物品拿开,或者是将孩子抱走,也可以拿另一个替代品来引导孩子,避免孩子的哭闹。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来解释,就是孩子这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这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过多的说教,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紧张情绪;当家长和3、4岁的孩子说“不能动别人的东西”,“不能打人”时,最好是这些行为正在发生时,在说话的同时,就要有实际的阻拦,这样孩子才容易慢慢的学会自控。有些家长只是嘴上在说,而孩子却还是可以无任何阻碍地做这些不能做的事情,更有些家长还加些评论“这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对5-6岁的孩子,讲道理说服教育会有一定效果。
对儿童的行为管理,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办法:
在一些公共场合,有时会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走在前面,孩子在后面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妈妈……”步履蹒跚的追赶,暂时看妈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却是极大的伤害。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父母都没有抛弃的理由。对待孩子,我们要给予无条件的爱,任何情况下,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的都是“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喜欢你的,会照顾好你的”,父母不要说,“你怎样怎样,我不要你了”“你怎样怎样?我不喜欢你了”,对发脾气的婴幼儿,充分地包容,对大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打人”“你乱动别人的东西,我生气了”,指出其具体不当行为。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问题3
THE THIRD
     近几年,手机、PAD等电子产品普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些家长发现,给孩子手机或PAD玩,或看电视动画片,孩子就安静了,于是一玩好几个小时,大人也省心了,但半年或者一 年后发现,孩子语言明显落后,不会和人交流互动,说的许多语言都是动画片的语言。
早些年,国外已有文献报道,过多、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可避免的伤害在我国儿童身上也出现了。
在此,再一次提醒家长们,三岁以前的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电子产品,电视、智能手机、PAD等产品,否则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早期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希望年轻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避免以上不当做法,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4-28
在我国,有些地方存在一个习俗,就是给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提供一个简单的“开荤仪式”——家长用筷子沾上各种食物后,给宝宝尝,寓意着宝宝将开始尝试人间美味,同时也寄...
2025-04-27
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医生叔叔阿姨们有一种“魔法镜”,它可以“看”到我们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还能看到它是怎么工作的。这个“魔法镜”就是心脏超声,今天,让...
2025-04-23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经常会碰见一些焦虑的新手爸妈,面对有些“黄橙橙”的小宝儿束手无策。也有一些家长因听信“泡个药草浴就好了”等偏方而延误诊治,造成胆红素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