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是大多数男孩子期待向往的,经历了几个月的静养,大家都渴望在操场上痛痛快快的活动活动,老师们也计划着按部就班地带大家恢复体能。周五下午,初二年级的小东同学,开开心心地迎来了本学期的体育课。简单地热身活动后,同学们就开始了腿部力量训练。小东一口气做了100个深蹲,当时就腰腿酸痛、大汗淋漓,1天之后大腿明显肿胀,疼得简直无法走路。小东刚开始也以为是一般的运动后肌肉疼痛没太在意,但当天晚上小东小便时,发现尿液竟然变成了“酱油色”!全家人都吓坏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带小东送到我院急诊科。医生为小东完善了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指标均严重超标,其中肌酸激酶达到正常值的1000倍以上,代表肾功能的肌酐也比正常值高了一倍。经肾脏内科医师会诊,小东出现了“横纹肌溶解”,而且已经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关于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是指横纹肌肉细胞受损,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肌红蛋白、离子等物质进入到血液里,最后从尿中排出。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肌痛、肌紧张和肌肉酸胀感,伴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升高,血和尿中的肌红蛋白阳性。大量的体育锻炼,尤其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运动,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
通常情况下,运动后出现小范围的横纹肌溶解并不少见,不少健身爱好者体检时经常会发现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这两项指标会明显升高(十几倍),此时肌细胞坏死范围较小、程度轻,依靠机体自身代谢即可完全代偿。但长时间剧烈活动导致大范围骨骼肌细胞破坏时,大量肌红蛋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就会出现尿色改变-“酱油色尿”,同时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就会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症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20%~33%。
此外,其他一些情况,如外伤、感染、药物、代谢性疾病,甚至进食小龙虾也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当然,一部分孩子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根本原因是相关的基因突变,运动、感染等只是诱发因素。
如何识别横纹肌溶解呢
如果小朋友出现了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
1.肌肉酸痛或肿胀、乏力,尤其是肌肉压痛明显的一定要警惕;
2.尿色加深-棕色或“酱油色”尿;
3.肾功能不全:无尿或少尿、恶心呕吐。
如何治疗横纹肌溶解
首先是去除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因,卧床休息,同时大量补液、给予碱性药物促进肌红蛋白排出,促进肾功能恢复。小东同学住院后经过治疗后尿色逐渐变为黄色,肌肉疼痛明显改善,肾功能也较快正常了。对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血液净化治疗。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家长开始暗暗担心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运动、多大的运动量会导致儿童横纹肌溶解呢,其实,请放心,儿童横纹肌溶解发病率并不高,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横纹肌溶解:
1.运动要循序渐进,尤其是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运动之前要进行适应性训练,当感觉体力不支、头晕、心跳加速不能耐受时要及时停止运动;
2.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运动;
3.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鼓励少量多次饮水同时尽量避免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流失。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及大朋友们,如果孩子出现肌肉酸痛、乏力及尿色加深的情况,一定要到肾脏内科就诊,以便早期识别儿童“横纹肌溶解”,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