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日主任说:关注过敏性疾病,应对挑战
时间:2024-07-15 科室:变态反应科 文:邱爽、刘传合

from clipboard

Q1、今年“世界过敏周”主题是“Overcoming Food Allergy Obstacles”,您是怎么理解看待这个主题的?

国内有将其翻译为“克服障碍,防治食物过敏”,或也可理解为“克服食物过敏诊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主题一方面表明了食物过敏患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突出了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早期明确诊断率不高、实验室检测方面,无论是体内或体外检测,诊断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存在较大差异,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欠理想。作为诊断金标准的食物激发试验由于食物种类不同、试验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具有一定风险等,至今未能普遍开展,对一些患者难以做到明确诊断或排除,因此,一些过度诊断普遍存在,其管理自然也造成一系列问题。所以应该在食物过敏的诊断与管理方面政府和公众应给予多方面的关注。通过不断完善诊断技术,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确诊的水平、提高公众意识和加强跨学科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食物过敏的挑战,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Q2、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过敏性疾病的现状是什么?从咱们医院临床数据分析看,具体表现与我国整体情况有何不同?是否可以分享一个临床遇到的典型案例?

目前咱们国家儿童青少年过敏性疾病大概包括分为几个方面: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方面。从过敏原的角度包括吸入过敏原过敏和食物过敏原过敏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后者包括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坚果类。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或称支气管哮喘,这些疾病均呈现上升趋势,皮肤系统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是湿疹、特异性皮炎以及急性、慢性荨麻疹等。消化系统过敏性疾病主要是非IgE介导或混合介导的食物过敏。如吃了某种食物后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等,或可伴发口周、口腔、面部或躯干皮肤的皮疹。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可能去消化科就诊的居多,重者有时需收入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确诊或全面评估。吸入过敏原过敏的孩子常表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胸闷、憋气等。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临床数据更接近于华北地区的数据,因为接诊的患儿主要为北方地区,华北地区的过敏原主要是花粉,尤其是蒿草过敏、霉菌、尘螨等。中国南方地区因为潮湿,尘螨、霉菌过敏更多一些,但宠物过敏在全国南北方均普遍存在,因为家庭饲养宠物,如猫、狗或其他宠物越来越普遍。除了吸入类过敏外,食物过敏方面,在华北地区可能因为食物过敏,小麦过敏和荞麦过敏较为常见,坚果类过敏如核桃过敏也不少。

在门诊我曾遇到过一个荞麦过敏的孩子,11岁的男生,来自山西省,因为咳嗽、喘息,诊断未哮喘,多次就诊,最后来到了我们变态反应科,我仔细询问家长,家长说孩子有过几次突然咳喘发作的经历,仔细回忆后,发现这几次发作都发生在奶奶家或姥姥家,她们都用的是荞麦皮做内芯的枕头。这一线索很重要。虽然此次就诊距离上次发作已经有半个多月,但其肺功能检查仍显示异常。为了明确诊断,我们进行了荞麦的皮肤点刺试验,在点刺过后,孩子对荞麦产生了强烈的过敏反应,整个脸部、躯干部迅速泛红,眼睛肿胀,甚至出现了憋气等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他的血常规检查也显示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进一步确认了荞麦过敏的诊断。明确诊断后,我们给予了相应药物治疗,并且让孩子以后避免使用荞麦皮内芯的枕头,后期随访,孩子再也没有出现“哮喘”发作。

Q3、变态反应科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特色?

变态反应科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批准单位,成立于2019年1月,是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原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基础上新成立的科室,下设儿童变态反应(过敏)门诊、哮喘门诊、慢性咳嗽门诊、特异性免疫治疗等专病门诊,同时设有过敏检测与免疫治疗室、肺功能室,可进行标准化体外和体内过敏原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儿童肺功能检查等,可进行皮下注射及口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等。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儿童哮喘与过敏诊断、治疗、预防和教育机构,牵头完成了多项科学研究。临床及科研基础力量雄厚,一直走在我国儿童哮喘与过敏性疾病防治领域的前列,承担全国儿科变态反应及哮喘专业医师进修工作,承担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儿童过敏性疾病)、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年幼儿童哮喘诊断技术与规范化管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早期诊治适宜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等课题。

为了更好服务广大食物过敏患儿,目前变态反应科开展了食物过敏原组分检测,用于食物过敏的诊断,同时开设食物过敏专病门诊,确保全面评估各种类型的食物过敏,并积极参与食物过敏相关的临床研究,推动诊疗技术的进步。

Q4、科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有哪些重点工作和目标?

变态反应科秉承努力使儿童过敏尽早获得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科室理念,在完成日常临床诊疗的基础上,努力总结工作经验和临床收获,分享学术成果。在2023年发表论文9篇,参与制定专家共识3个,作为副主编出版书籍1本,参与出版书籍2本。2024年,变态反应科在发展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过敏原检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日常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未来可在此基础上筹备过敏检测实验室,打造一个集科研与临床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全面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科研能力,不仅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还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提升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专业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广大患儿服务。

Q5、您介绍一下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建议,以及家长如何及早发现孩子过敏?

预防过敏性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作为个人,首先要学会识别过敏原,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红肿;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等症状,特别是在特定环境下突然出现,或呼吸道过敏小朋友活动后出现咳嗽或气喘等症状时,一定及时就诊,请专业医生帮助判断一下是否过敏或存在其他非过敏性疾病,如果考虑是过敏,可以到变态反应科就诊,进行专业的评估,明确诊断,明确过敏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过敏原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在明确患有过敏性疾病后,首先遵从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哮喘发作,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孩子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个人防护。在外出游玩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过敏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有家族过敏史的孩子更要注意,以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作风险。

Q6、科室如何提高公众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度?对公众的呼吁有哪些?

变态反应科在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度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采取多种举措来加强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通过义诊、健康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过敏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日常护理、预防方法等,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度,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课程,积极配合和接受本科生见习工作,以及医联体医院和各地医院进修医师的相关工作。让他们掌握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技术和防治知识,以便更好地向公众传播相关信息。组织或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推动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

为进一步纠正大家在认识上的误区,如食物过敏的过度诊断和过度避食,哮喘患儿及家长,甚至老师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顾虑,变态反应科一直在不断探索,进行新的尝试,努力纠正一些家长在儿童食物的过度避食,保证儿童营养,使其茁壮成长;让更多哮喘儿童参与到运动中来,增强体质,教会患儿和家长如何科学运动、降低运动风险。在陈育智教授和科室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自1990年开始举办哮喘儿童夏令营,到2012年举办趣味运动会,迄今已经举办了13届,特殊时期也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以线上运动会的形式呈现,为患儿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更好地成长。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4-28
在我国,有些地方存在一个习俗,就是给刚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提供一个简单的“开荤仪式”——家长用筷子沾上各种食物后,给宝宝尝,寓意着宝宝将开始尝试人间美味,同时也寄...
2025-04-27
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医生叔叔阿姨们有一种“魔法镜”,它可以“看”到我们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还能看到它是怎么工作的。这个“魔法镜”就是心脏超声,今天,让...
2025-04-23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医生,经常会碰见一些焦虑的新手爸妈,面对有些“黄橙橙”的小宝儿束手无策。也有一些家长因听信“泡个药草浴就好了”等偏方而延误诊治,造成胆红素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