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从党的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到二十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强调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互联网便捷、高效的应用特点与医疗卫生行为紧密结合,和现有的医疗服务形式优势互补,全国多家公立医院先后获批挂牌“互联网医院”。
2020年4月,首都儿科研究所“互联网医院”正式挂牌,专业覆盖面广泛,又不乏鲜明的亚专业特色。我意识到,护理专业也应该有所作为,要依托“互联网+”,在儿童病人的“预防”和“康复”这两个重点环节,使护理应用从“点”延续到“线”,真正实现病人的全“面”护理。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首儿所“互联网+儿童全科护理”模式已初具规模,主要体现在政治建设、方法探索与科学分析、制度建设、梯队建设方面。
我带领护理部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了国家、北京市出台的互联网医院的相关方针政策,同时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推进工作凝聚人心,增添活力。
为了打好“互联网+儿童全科护理”建设的“第一枪”,我们对线下护理门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决定在儿童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引入互联网门诊。在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护理门诊在新生儿喂养、慢性疾病、伤口造瘘、特殊管路维护、术前评估等护理诊疗中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护理门诊涉及18个学科,为近万名患儿提供了优质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将人文医学精神融入其中,应用叙事护理技巧,全方位了解患儿及家庭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支持,积极引导患儿和家长走向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为后续精细化护理临床工作提供保障。
目前,互联网护理门诊工作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科护理人员承担,加快建设高质量、强学科的护理人才梯队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提出“以点带面,细化统一”的工作方针,一方面由护理部主任带队,以主管护师和专科护理带教老师为工作重心,运用“传帮带”的方式,为专科护理储备人才,积聚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加强专科护理资质人才培养,细化专科优势,使护理团队整体能力提升,做到护理优秀人才“后继有人”。
随着数据科学的井喷式发展,医疗健康大数据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护理”能使患者个体健康监护更到位,全民健康的发展趋势将由救治向预防转变,由仅在医院就诊向健康全方位管理过渡。未来,我们也将通过临床基础信息整合与共享、健康大数据等技术的充分应用,有效实现对儿童健康的全面监护,使“互联网+儿童全科护理”惠及更多儿童及家庭。同时,针对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融合技术、服务、文化等综合需求,将开发出更多维度、更多角度的多元化服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