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广大家长面临的头等问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身体健康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习惯成自然,对幼儿来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顺其自然地去适应生活,在无意识之中能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生活,为身体健康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生早期阶段是各项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其潜能是巨大的,可塑性也是最强的,如果在该时期提供给幼儿适当的、合理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会使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较快地由可能变为现实,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期及时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帮助幼儿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们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本文针对儿童不良进食习惯,讲述其成因及纠正方法。
儿童不良进食习惯的影响因素
环境:过多刺激,分散注意力(如电视、玩具);无家庭进餐气氛等。
位置:餐椅与餐桌不当。
餐具:餐具与儿童发育水平不符。
食物:食物制作不当(色、香、味、品种、质地)。
父母行为:高声或责骂声,体罚;与儿童交流不适当;自身不良进餐行为等。
儿童正确进餐规则
第一、避免进食时用电视、电话、玩具等方式分散儿童注意力;不能追逐喂食。
第二、家长对儿童就餐情况保持中立态度。
第三、进食规律、促进食欲:限制就餐时间(20-30分钟)4-6餐/点心,餐间适量饮水。
第四、提供与儿童年龄相符的食物种类及质地。
第五、给儿童逐渐引入新食物。
第六、鼓励较大婴儿、幼儿自己进食,包括抓食。
第七、允许与儿童年龄相符的狼藉。
结束语
婴幼儿期是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尽可能在这一阶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