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揭示了医学的真谛,也时刻警示医护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守护和安慰。在一间间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或温馨、或感人、或遗憾、或欣慰……不变的是医护人员带去的温暖和爱。
像无数个平常的夜班一样,护士王播接班后习惯再次巡视病房,她来到文文的床前,孩子已经睡着了,文文妈妈正伏在床旁。因为文文反复发热住院,她上前叮嘱家长晚上会每隔一小时给孩子测体温,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这时,文文妈妈看起来很难受,她告诉王播孩子反复发烧两周了,自己没睡过一个好觉,照顾孩子有些累着了,自己的哮喘病可能发作了,希望护士能代替她照顾孩子,自己需要服药休息一下。王播意识到,如果文文妈妈的症状不能缓解,就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于是叮嘱说:“用药后如果情况还不好,一定马上告诉我”。
这一晚,王播成了文文的临时妈妈,每小时测体温、喂水,孩子醒了就抱抱她,哄她继续睡觉。两岁的文文似乎也体会到了“两位妈妈”的不易,非常听话没有哭闹。
第二天早上,文文妈妈完全恢复了,她拉着王播的手再三感谢:“在这里住院最踏实,心里最温暖”。“您别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其他护士值班也会这么做”,王播表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是医护工作者应该担负的责任,但家长却记在了心里,文文出院时家长还专门赠送了锦旗和表扬信。
也许,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把搀扶,解决不了患儿的病痛,但却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儿和家长感受到如亲人般的照顾,在相互交流信任中,我们带给彼此温暖,让关爱持续升温,这就是医学人文有形的样子,它渗透在每个医护人员的骨血里,融化在我们每个小小的行动中。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当花季的我们手捧蜡烛宣誓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选择护理工作的那份初心和使命,传承着护理工作的那份责任和担当。道阻且长,行则降至。身在井隅,心向暖阳。我们会一如既往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孩子们求医路上一束微光,释放温暖,播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