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难忘五月,首儿人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战胜病毒早日康复
时间:2022-06-09

“收拾好行李,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随时会开舱”我们接到通知后,也就是在2022年5月1日劳动节当天,接到院领导的任务通知,我们于13:30前准时从医院出发。

接到通知,首都儿科研究所医生3人及护士12人便踏上了小汤山方舱之行。

from clipboard

在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立即进入了状态,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尤其穿脱防护服,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石林主任带着工会老师在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了慰问和食品药品。院里书记和护理部主任又亲自线上慰问到每一位同事,成为我们最有力的后盾和后勤保障。

小汤山方舱医院的晚上灯火通明,随着指挥部“尾号***于15分钟后到达”,我们内廊的护士站老师和污染区的两位护士开始了不眠夜。

from clipboard

核对好“客人”信息后,与120上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接。由前面的同事带着张先生到他的房间,我在后面做着喷洒消毒的工作,电梯间里听到他和我们交谈,他的爱人也是刚刚确诊了新冠肺炎,他希望和爱人住在一起。老先生的话中带着焦虑,进到病房后惶惶不安,坐如针毡。等客人休息片刻后,我们帮他扫码填写了流调信息,再次核对身份证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测量了心率、血氧、血压、体温,及时报告给了当班医生。那时已是凌晨三点,为了保证同屋客人的睡眠,也为打消老先生的顾虑,凭着一位儿科专业人员的素养,及时开导耐心劝解,大概是经过一天的紧张转运,老先生这才放松下来有了困意,悄悄地关上了门。我和同事王磊立即联系指挥中心,传达了老先生的需求,等待进一步指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漫漫长夜的开始。

一天,“请注意120到达落客区”指挥部话音刚落,我们娴熟地执行着流程,接客人下车的一霎那,我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小姑娘,上次就是你接的我,印象太深刻了,真好真好!”原来是我第一个夜班接到的第一位患者。老先生一边熟练的配合着我们工作,一边感叹“小姑娘,虽然说我是第二次来,但是见到你我心里踏实多了!30多度的天气为了我们奋战在一线,真的不容易,我老伴还说要谢谢你能让我俩在一个病房!当时我心理承受不了,太焦虑了,亏的你不嫌我麻烦,一个劲儿地安慰我!”看到老人比第一次来的时候明显开朗起来,我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来小汤山方舱医院的隔离人员都是无症状和轻型的,其实她们心理都会有一些压力和焦虑,从被通知要离开家人独自来治疗,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又对新冠病毒的感染不了解,她们需要的是关怀和理解。

小汤山方舱医院第二隔离单元,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护组成的专业团队,从平时工作的影响,我们在这里拥有自己独特的护理模式,通过病人细微的情绪动作变化,能够及时察觉心理及病情变化。不论是对待孩子还是对待成人,我们都会拿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十分的爱心耐心,帮助他们携手战胜病毒,早日康复。

疫情就是命令,五月,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时节。这个五月,我们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穿上战袍的那一刻,是神圣的。疫情终将有被战胜的一天,愿历此坎坷,山河可安恙,人间皆可安!

更多相关推荐
2023-02-21
肖凌,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医师,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医生,肖凌时刻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把病人的健康时刻放在第一位。2021年7月成立的儿童营养研究中心...
2023-02-16
刘戈,首都儿科研究所人力资源处经济师,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为所院建设一支高...
2023-02-15
侯冬青,儿童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作为一个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岗位默默工作了20余年的公卫人,“公行天下,卫戍健康”是她当年选择妇幼卫生专业时牢记于心的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