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关村火花活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科技成果推介会
时间:2022-08-02 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

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市属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联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定于2022年8月5日(周五)下午(14:00-16:00)共同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科技成果推介会,届时将有4个项目进行路演。

一、活动时间

2022年8月5日(星期五)14:00-16:00

二、活动地点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形式,会议ID:423 784 647。

三、活动组织

指导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首都儿科研究所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支持单位:

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四、活动议程

(一)开场及领导致辞

1.主持人开场

2.领导致辞

(二)科技成果项目路演

1.低叶酸致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

2.地龙核酸酶喷雾剂开发

3.一种结肠内减压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4.小儿咽拭子核酸采样辅助装置

(三)交流讨论

(四)政策培训

关于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

(五)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五、项目简介

(一)低叶酸致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

1.项目简介:

我国是神经管畸形高发国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预防控制出生缺陷,优生优育,逐步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神经管缺陷是胚胎发育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产生的畸形。围孕期补充叶酸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但叶酸增补对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化学致畸因素干预低叶酸饮食喂养的孕鼠,构建了一种低叶酸诱导的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模型以低叶酸作为致敏因素,模仿人生理环境诱导小鼠神经管畸形,这个方法极大地增加了构建小鼠神经管畸形的成功率;所采用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畸形率高,对孕鼠毒副作用小,对胚胎致死率低。

2.应用前景

实验小鼠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遗传背景明确等优势,在用于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发现潜在疾病治疗靶点、验证新药及新型治疗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验小鼠生产数量约占全部实验动物生产数量的70.56%,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小鼠模型的市场规模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从2016年的59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9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小鼠模型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0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39亿元。

3.团队介绍

裴培,项目发起人,自2012年归国以来,一直从事儿童发育与疾病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已在该领域发表10余篇中英文文章。

王珊,生物化学与免疫学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营养发育与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

张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婴幼儿早期发育研究近30年,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在婴幼儿早期发育机理及营养干预新技术创建领域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崔小岱,研究员,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市局级课题,发表过多篇SCI论文,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科技进步奖。

4.项目需求

寻求受让方为生物医药、动物模型领域相关企业,合作方式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实施转化等。

(二)地龙核酸酶喷雾剂开发

1.项目简介:

咳、痰、喘、炎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预防和控制感染是这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地龙核酸酶提取物具有止咳、祛痰、抗炎和抗微生物作用。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地龙提取物的生物学活性,我们设计出了“地龙核酸酶喷雾剂”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项目主要围绕药物的剂型设计、药效学研究和组方优化进行。药物原料提取工艺已申请专利(一种蚯蚓中止咳祛痰抗炎抗微生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7105851615)。

2.应用前景

适应症是包括感冒在内的一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用于全年龄段。

现在感冒药非常多,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感冒药是刚性需求,一个是治疗感冒缺乏针对性药物,因而种类繁多,以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选择需求。2020年的感冒药市场规模就有440.3亿元。地龙核酸酶喷雾剂即使仅仅作为感冒药,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3.团队介绍

朱智强,项目发起人。(1)理论创新:资源调配理论与应用(ISBN:9787557885069,8本备索)(2)技术创新:骨折加压外固定器(专利号:962360058)。肝脏穿刺针(专利号:962358444)。一种引流管液中的微生物收集装置(专利号:2022212152834)。(3)产品创新:驱蚊精油(自用,2015)。(4)主持项目:2015-11 至 2017-10 :北京中医管理局,地龙祛痰制剂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增值与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2012-01 至 2013-12 :北京中医管理局,地龙生物抗菌抗病毒祛痰制剂的抗菌抗病毒祛痰作用研究。

王秀伟,博士,副研究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擅长动物模型制备与基因组学分析。

官臻,硕士,助理研究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擅长药物毒理学研究。授权发明专利1项。

杨爱云,博士,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多个项目。擅长纳米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4.项目需求

寻求受让方为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企业,合作方式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实施转化等。

(三)一种结肠内减压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1.项目简介:

先天性巨结肠在中国及国际上都是比较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繁琐的人工洗肠、根治手术或者造瘘、根治、再关瘘,既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又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难度。通过本项专利和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和促进了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减轻了护理难度,最重要的避免了两次手术(造瘘、关瘘),为手术医生一次性根治手术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准备。

2.应用前景

文献报道在新生儿中,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率为1/5000-1/2000,该专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扩大临床应用范围,例如:1.巨结肠类源病也是典型的腹胀并排便困难,不能轻易手术切除肠管,而要长期保留此管进行减压引流。2.对于经腹手术担心有渗血、感染风险的患者,都可以使用此管进行腹腔内的减压引流。3.新生儿内科和消化内科不明原因的腹胀病人也可以试用此管缓解腹胀。

3.团队介绍

孔赤寰,项目发起人,主任医师。自1993年从事小儿外科工作至今近30年,本着减少患儿痛苦及减轻家庭负担的想法,尽力改善医疗技术和条件。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多篇、SCI两篇。主要团队成员:李颀、王雪琪、张震、郝献华,分别多次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4.项目需求

寻求受让方为医疗器械领域相关企业,合作方式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实施转化等。

(四)小儿咽拭子核酸采样辅助装置

1.项目简介:

新冠疫情期间,核酸检测作为一项筛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目前进行核酸检测的方式多为直接通过咽拭子棉签采集咽喉部的分泌物,如果咽拭子采集部位不当、深度与力度不够,拭子停留时间短,都会影响后续检测结果准确性。而且这种方法往往需要被检测人员主动配合张开嘴。新生儿、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不能自主表达及配合,医护人员给他们采集咽拭子时面临更大的困难,即使用压舌板或用手轻压两侧面颊部促使婴幼儿打开口腔,但在采集过程中他们感到不适时会咬紧棉签杆,从而导致采集工作更加难以进行,采样准确性受到影响。该辅助装置能更好地采集新生儿、婴幼儿及低龄儿童的咽拭子,充分暴露咽喉部,保证采样质量,缩短采样时间,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2.应用前景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核酸检测频率高。新生儿、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不能主动张口暴露咽喉部,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针对小儿的核酸采样效率,提高采集准确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团队介绍

刘永艳,项目发起人,主管护师,参与局级课题一项,所级课题两项,获得授权专利21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护理团队结合临床,努力创新,共获得授权专利39项,取得北京医学会创新与转化大赛优胜奖,团队成员刘永艳、朱燕秋、范琪获得由人社部颁发的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高级研修班证书,知识产权管理专员证书。

4.项目需求

寻求受让方为医疗器械领域相关企业,合作方式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实施转化等。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3-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关于印发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关于接受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管理...
2025-03-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关于印发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关于接受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管理...
2025-03-07
第一部分 2025年度单位预算情况说明 一、单位情况说明二、收入预算情况说明三、支出预算情况说明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五、其他情况说明六、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