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治疗中心 党荔
党荔,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治疗中心护士长、主管护师、儿科专科护士。在新冠疫情期间,担任临床一线护士长,在护理部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积极完善门诊治疗区域的各项工作,改善留观区环境,为患儿提供更加舒适的输液环境。在遵循原则的情况下,最大化方便就诊患儿及家长,将人文关怀工作落在实处。2021年,获得优秀护士称号。
医学人文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从人道、人性、人文出发,把关心、关爱、关怀和尊重融入医疗全过程,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追求,也是临床实践的伦理价值所在。
门诊治疗中心为护理部直属科室,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从基础做起,要求全体护士规范服务用语,以此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坚持倡导“六声服务”意识:接诊时有问候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安慰声,操作后有关心声,配合时有感谢声,巡视时有亲切声。逐步顺应护理改革,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共同播撒医学人文的种子。
为了营造美丽人文科室,强化人文管理和服务理念,门诊输液室重新安排布局。白色的墙上贴满了彩色的墙纸,好像给房间换了一身新衣裳,透明的玻璃窗也粘上了卡通贴画,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输液椅全部换成了温馨的淡粉色,加厚棉垫铺上去,使用时更加柔软舒适,更为特别的是,这款输液椅还专门做了加宽和加长,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家长陪伴孩子治疗,“亲子椅”的名称就这样叫开了。改造后的输液室焕然一新,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治疗环境,大大缓解了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家长也少了一分担忧,变相进行了医患心理沟通建设。
不仅仅是就诊环境更暖心了,暖心的故事也在这温馨的环境中不断上演着。
一个看似寻常的深夜,输液室的护士刚刚忙完手中的工作,耳边却传来了几声抽泣,仔细听听,感觉不像是孩子的声音,寻声而去,原来是刚刚因为高热来输液的婴儿的妈妈,看到有人过来,这位母亲慌乱地擦干眼泪。
发现只有她一个家长在,护士上前轻声问道:“需要我帮您做点什么吗?”突然到来的关心让这位母亲有些意外,她连忙说:“谢谢您护士,我就是担心我的孩子,他已经高烧不退一整天了,他爸又出差了,只有我一个人,孩子还这么小,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看着怀中熟睡的孩子,不禁又红了眼眶。
明白了这位母亲的担忧,护士摸了摸孩子滚烫的额头,安慰她说:“家长您别担心,这不是有我在这儿吗,我帮孩子做个物理降温吧,说不定体温就降下来了。”话音刚落,护士便起身准备东西去了,还没反应过来的母亲连忙追声道:“谢谢您护士!”不一会儿,护士便端着水回来了,一边解着孩子衣服一边耐心地跟家长解释着物理降温的作用。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水盆里的水换了一次又一次,护士没有一刻地停歇,母亲的眼中露出了心疼与感激。不知过了多久,护士看着刚测完的体温表笑着说道:“您看,孩子体温降下来了!”这位母亲激动地连连道谢,护士笑着挥了挥手说:“不用谢,都是举手之劳!”说完便转身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了。
此时漆黑的深夜已经过去,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又是一夜过去了,疲惫和困意涌了上来,就在这时,刚刚那位母亲又红着眼眶来到了护士站:“护士,您辛苦了!真心地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对每一个生命都这么负责!”两个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温暖定格在了这一幕。
其实像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我们用真心和爱心呵护着每一位患儿,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力创美丽和谐的诊疗氛围,从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门诊治疗中心始终坚持把对患者的关爱融入到服务细节中去,久而久之,患者一定能够感受得到,并心存感激。一传十,十传百,良好的口碑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经常收到患儿家长的感谢信、12345电话表扬及锦旗,这些鼓励和认可,鼓舞着每一个科室成员,这种正反馈对医务人员以及科室的成长和发展,都大有裨益。当你不断为一项事业付出努力后,你也会更加热爱它,因为它倾注了你全部的心血。医学人文精神的前提是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文,医学将失去灵魂。
医学人文点评
如果说现代医学是治愈顽疾的暖流,那么人文就是初春时传来的一声声燕啼,就是吹过冰封溪流的一缕缕春风。
由于治疗对象的特殊性,对儿科病人和家长而言,医学人文尤为重要。以亲子椅为代表的就诊环境的改善,为罹患疾病的患儿和年轻的父母们带来暖意,护士们的暖心话语和不知疲倦的关怀,更是吹化深夜里的孤独无依这块坚冰的徐徐春风。
一个个看似平常却温暖的小故事,小物件和小细节,好像春风吹过,告诉我们:医学的春天,跟随着人文的脚步,到来了!
点评人:靳灵鸽
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