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物】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主任潘守东入选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
时间:2021-12-29

from clipboard

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网络点赞环节开始啦,经集中展示推选会评议,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主任潘守东入选“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


点赞方式✦

1、电脑端点赞请登录:

https://health.sohu.com/sptopic/21-645-kb-2e1/jiankangweishiPC.html

2、手机端点赞请登录:

https://health.sohu.com/sptopic/21-646-kb-ef6/jiankangweishiWAP.html
3、点击屏幕下方“阅读原文”字样,进入投票链接

点赞时间✦

2021年12月28日中午12:00-2022年1月11日中午12:00


点赞规则✦

每个登录用户(每个ID)在24小时内仅能点赞一次,每次需完成点赞10位候选人,否则无效。


from clipboard

潘守东


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

主任、主任医师


,时长04:06

早上8点,首都儿科研究所的1号手术间里,一场艰难的战斗已经打响,一名出生11天、体重750克的早产儿正在进行肠穿孔开腹探查手术。麻醉科主任潘守东盯着监护仪的数值,将0.15毫升的镇静药注入患儿的中心静脉,45秒的推药动作仿佛是二维的静止画面。
儿童的麻醉剂量要求精确到毫克,甚至微克,尤其是体重低于1500克的极低体重早产儿,大腿只有成人手指粗细,各个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麻醉医生会更加小心谨慎。面对如此精细的操作,潘守东却说,“麻醉科每年要完成15000台手术,其中新生儿占3%,保证他们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是对儿科麻醉医生最基本的要求”。
from clipboard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只有做到精确的剂量和配比,才能使患儿安全、舒适度过手术期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对未来生长发育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早在2009年,潘守东和马旭波主任医师就共同完成了一项利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调控儿童麻醉深度的研究课题,为精准调控不同年龄段儿童麻醉药物剂量提供了客观依据,这项研究成果至今仍在全国儿科麻醉领域广泛应用。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手术前,潘守东都会对患儿进行术前访视,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基础疾病等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麻醉方案。手术中,会精准调控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麻醉深度和药物作用时间。
from clipboard
在一次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手术中,因为病变区域出血量大,鼻内镜前一片模糊,根本无法继续手术,潘守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患儿血压控制性降到60/35mmHg,有效减少了出血,提供了良好手术视野,保障了手术顺利完成。“精准麻醉没有绝对值,我希望能像工匠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即使不能达到,也一定能够无限接近”,潘守东说道。
从医19年来,潘守东经历无数风险挑战,手术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超出正常生理范围而危及生命的,救治急诊意外伤害患儿但又无法准确掌握相关信息的,经过麻醉评估患儿生存率极低但又坚持手术争取1%存活希望的……,每一次,他都能敏锐感受到潜在风险,及时组织抢救,使患儿转危为安。这种预判、预警和风险处置的能力,让他成为同事口中的“定海神针”。
近几年,潘守东大力倡导舒适化医疗,打造“无哭声手术室”、建立镇静镇痛中心、开展无痛检查和治疗项目,以避免患儿在强制约束下完成各种检查和治疗,而产生的心理和情感创伤。
“不仅治疗孩子躯体的疾病,更要呵护孩子心理的健康。”潘守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01:"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