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我作为第十批援疆干部到和田县人民医院儿科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助工作。援疆工作政治意义重大,我能参与其中感到肩上担子很重,同时也感到荣幸和骄傲。这一年,我和同事们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保卫战,一同见证了脱贫攻坚大决战,这些亲身经历和感受,更加坚定了我做好援疆工作的信念,真正把工作做到“三个实”——多为当地卫生部门出实策,多为当地医生教实法,多为当地百姓治实效。
一、发挥自身特长,提升和田县人民医院儿科及新生儿科救治水平
和田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立时间短、工作制度不完善,医疗救治不成熟。针对这些问题,我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和医疗临床路径,规范科室诊疗行为。虽然任职新生儿科主任,但工作上兼顾了新生儿科和儿科,勤出诊、勤查房,耐心诊治每位患儿,定期授课进行业务学习和急救技能演练,扩大住院病人收治病种类别和收治难度,使当地危重新生儿抢救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且无危重症死亡病例发生。现在,儿科病房每月出院病人数达到160-200人次,门诊量1000余人次,均无医疗差错和纠纷发生。
二、带徒弟建队伍,为和田县人民医院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新生儿科团队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医生开展教育培训,起好“传帮带”的作用,补强当地新生儿科的短板,培养一批当地儿科骨干医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医疗教学工作中,手把手的指导,教授儿童和新生儿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气道管理、呼吸机使用、抗生素合理应用以及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的诊疗,并制定了学习及考核计划,保证教学质量。我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重视医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锻炼其自学能力,如分析病例的思路、查阅文献的工具等。真正让当地医生提高自学意识,从而提升工作能力。
三、捐仪器,教知识,细化帮扶显实效
考虑到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羊水吸入肺炎的患儿比例大,气道管理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而科室现有的仪器设备不足,我购买了一台医用空气压缩雾化机捐赠给医院,为危重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气道管理措施,促进他们的病情恢复。
在临床教学工作中,通过对科室医生知识结构和临床基础的了解,结合医生流动大等客观情况,我利用业余时间汇编了《新生儿科诊疗常规》和《新生儿常用药物手册》,便于当地医生快速开展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杜绝发生医疗差错。
四、制定措施、提高技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以往和田地区新生儿死亡率相对较高,我作为和田地区新生儿死亡评审组组长,主持本年度和田地区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工作,在主持评审工作中,剖析每一个死亡病例,从当地社会风俗、居民生活习惯、卫生医疗观念,到医疗物资配备、医疗技术现状……认真解决暴露出的所有问题。与地区卫健委、妇幼中心领导和地区医院、各县乡医院儿科主任共同制定各级医疗方案,完善优化新生儿救治转运的流程。在地区妇幼中心组织下,定期主持和田地区儿科主任例会,通过病例分享给予教学。主持《危重新生儿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同与会专家共同针对超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各方面诊疗进展进行了教学。协同地区妇幼中心进行各县乡新生儿救治技术督导工作。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和田地区儿科医生对危重患儿的救治能力,优化病人转运流程和转运技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20年和田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得到了显著下降。
五、献爱心,助力健康扶贫工作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决战,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很荣幸能为新疆脱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我参加了地区医院医疗队、县医院医疗队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先后到吾宗肖乡、巴格其镇等贫困村义诊,为村民送医疗、送药品,解决儿童看病问题,帮扶贫困户脑瘫患儿制定康复计划,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贡献力量。此外还参与了工作队、医疗队扶贫助困项目,为贫困儿童购置冬季棉服并积极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六、面对疫情,主动请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7月中旬,新疆再次暴发新冠疫情,我立即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后期居家隔离期间,也与医院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为就医患儿远程指导诊疗,并对隔离家庭的患儿提供入户诊疗,恪守医德,不忘初心。
短短的一年时间,我看到了和田的美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感受了和田的快速发展。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援疆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愿意继续为和田贡献力量,参与和田的医疗建设,也将把“胡杨精神”带回北京,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初心使命,恪守医德,为首都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