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助人自助,从心出发,《科技新视点》线下主题活动助力儿科医护人员“心理赋能”
时间:2025-10-16 文:邱爽 摄:袁超

2025年10月13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承办,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办公室、宣传中心联合组织的《科技新视点》第四期线下主题活动——“助人自助,从心出发——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技术与阳光心态”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楼11层报告厅举办,为一线医护人员带来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心理赋能专场。全体党支部书记、中层干部及宣传员代表近130人参加。

from clipboard

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科普中国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客座教授唐义诚进行主题分享。他直面儿科医护人员在高强度、高情感消耗工作环境中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为一线儿科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科学支持,将其转化为实用的“职业工具”与“自我关怀指南”。

讲座中,唐义诚结合真实的儿科临床场景,分享了多项可落地的心理学沟通技巧。他提出,将“注意保暖”这类模糊医嘱,转化为“明早出门给孩子加一件薄马甲”的具体指引,能大幅提升家长的执行配合度;用“我们一起给牙齿拍张有趣的照片”这类游戏化表达,替代“要检查龋齿”的严肃说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对诊疗的恐惧。同时,他特别强调沟通中的细节力量:比如“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对话”的身体语言能拉近医生与孩子心灵的距离;将“你听懂了吗”换成“我说清楚了吗”,更能体现对家长的尊重,从细节处增强医患信任,减轻双方沟通压力。

from clipboard

除了医患沟通技巧,职业压力管理也是本次分享的重点。唐义诚指出,医护人员需关注身体发出的“压力信号”:肩颈僵硬往往暗示“承担了过多工作与心理负担”,反复胃部不适则可能是“负面情绪难以消化”的表现。现场,他还带领参会医护人员体验了“高能量姿势”等科学减压方法,帮助大家通过简单动作快速调节压力激素,实现身心状态的高效恢复。

“持久的职业热情,源于稳定的内心能量。”分享最后,唐义诚提出构建心理支撑体系的“四要素”——“有人爱,能爱人,有事做,有希望”,并鼓励儿科医护人员在专注守护儿童健康的同时,不忘滋养自身心理能量,以更饱满、更从容的状态投入到儿科医疗事业中。

本次活动为医护人员带来了实用的心理学视角与工具,助力他们在守护他人之前,先学会守护自己——唯有内心丰盈,才能更好地照亮他人。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01:"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