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内科创新CBL培训模式,锻造“生命守护链”
时间:2025-06-27 文:刘宇然 摄:陈瑛

在守护新生命的战场上,每一秒都关乎生死。为提升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内科创新推出“周三晨会实战营”培训项目,以案例导向学习(CBL)模式为基石,构建了一套以随机抽演、全员深评、持续精进为核心的窒息复苏强化培训体系,锤炼了团队应对紧急情况的“硬核”战斗力。通过近半年的实践,医护团队急救水平大幅提升,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筑牢了坚实防线。

from clipboard

窒息复苏小组在进行气管插管

每周三早晨8:30,新生儿内科的晨会都会准时化身紧张激烈的“生命战场”。科室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从医护团队中迅速组建起由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构成的复苏小队,直面模拟真实病例的急救挑战。这些病例均源自真实诊疗场景,涵盖超早产儿管理、重度窒息抢救等急危重症。“没有预设脚本的演练,最能考验真实水平。”科室主任王亚娟介绍,“我们力求高度还原急救现场的紧张氛围,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精准完成病情判断,并开展规范的急救操作。”在近期的一次演练中,张文慧主治医师仅用90秒就完成了新生儿气管插管,达到国际复苏指南的优秀标准。演练结束后,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头脑风暴”。从住院医师到科室主任,每个人都对演练过程发表意见。这种开放式点评机制已成为科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医护往往有着独特的视角,能敏锐察觉到我们在培训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护士长郭立涛总结说。

from clipboard

李颖主任在进行点评

王亚娟主任在进行记录

每次演练后,科室都会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这些报告不仅记录技术要点,更着重分析决策过程和团队配合。截至目前,已累计形成10份“实战宝典”,成为科室重要的培训资料。“这些来自实战的经验比教科书更宝贵。”参与培训的黄盼住院医师说,“特别是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提醒,在实际抢救中非常管用。”

from clipboard

培训后团队在根据问题进行复盘

新生儿内科的创新培训实践,是“生命至上”理念最生动的写照。通过将CBL模式中聚焦复杂真实问题、倡导主动探索与协作攻关的核心要义,深度融入每周的实战演练,科室成功打造出一个让知识在实战中“生根发芽”、让技能在锤炼中“茁壮成长”的良好氛围。在一场场培训演练中,新生儿内科医护人员不断提升的,不仅是救治技术,更是那份永不放弃、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坚定信。他们用专业的医术、默契的协作和满腔的热忱,为危重新生儿托起了充满希望的生命黎明。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01:"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