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护新生命的战场上,每一秒都关乎生死。为提升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内科创新推出“周三晨会实战营”培训项目,以案例导向学习(CBL)模式为基石,构建了一套以随机抽演、全员深评、持续精进为核心的窒息复苏强化培训体系,锤炼了团队应对紧急情况的“硬核”战斗力。通过近半年的实践,医护团队急救水平大幅提升,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筑牢了坚实防线。
窒息复苏小组在进行气管插管
每周三早晨8:30,新生儿内科的晨会都会准时化身紧张激烈的“生命战场”。科室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从医护团队中迅速组建起由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构成的复苏小队,直面模拟真实病例的急救挑战。这些病例均源自真实诊疗场景,涵盖超早产儿管理、重度窒息抢救等急危重症。“没有预设脚本的演练,最能考验真实水平。”科室主任王亚娟介绍,“我们力求高度还原急救现场的紧张氛围,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精准完成病情判断,并开展规范的急救操作。”在近期的一次演练中,张文慧主治医师仅用90秒就完成了新生儿气管插管,达到国际复苏指南的优秀标准。演练结束后,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头脑风暴”。从住院医师到科室主任,每个人都对演练过程发表意见。这种开放式点评机制已成为科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医护往往有着独特的视角,能敏锐察觉到我们在培训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护士长郭立涛总结说。
李颖主任在进行点评
王亚娟主任在进行记录
每次演练后,科室都会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这些报告不仅记录技术要点,更着重分析决策过程和团队配合。截至目前,已累计形成10份“实战宝典”,成为科室重要的培训资料。“这些来自实战的经验比教科书更宝贵。”参与培训的黄盼住院医师说,“特别是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提醒,在实际抢救中非常管用。”
培训后团队在根据问题进行复盘
新生儿内科的创新培训实践,是“生命至上”理念最生动的写照。通过将CBL模式中聚焦复杂真实问题、倡导主动探索与协作攻关的核心要义,深度融入每周的实战演练,科室成功打造出一个让知识在实战中“生根发芽”、让技能在锤炼中“茁壮成长”的良好氛围。在一场场培训演练中,新生儿内科医护人员不断提升的,不仅是救治技术,更是那份永不放弃、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坚定信。他们用专业的医术、默契的协作和满腔的热忱,为危重新生儿托起了充满希望的生命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