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护理团队专业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及新生儿外科护理团队于2025年6月25日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慧眼识“巨”,“急”刻行动——巨结肠护理技能培训。本次培训围绕巨结肠患儿诊治,聚焦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及洗肠技巧等专科技术操作,通过理论授课、真实案例分享以及肛管置管工作坊多形式结合,全方位提升护理团队对巨结肠患儿并发症识别及处理能力。
首先,由普通外科主任李颀围绕先天性巨结肠诊治进展,以及普通外科近十年来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手术技术和术前准备,系统讲解了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最新治疗进展,结合该疾病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肠穿孔等高危后果的难点进行剖析,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鼓励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了解不同类型巨结肠置管特点及风险点,医护配合共同促进患儿康复。
新生儿外科主治医师张艳霞带领大家学习新生儿小婴儿结肠穿孔,通过介绍新生儿及小婴儿结肠特点,穿孔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应急处理,并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讲解结肠穿孔影像学表现,带领大家深入浅出的学习。张艳霞通过总结结肠灌洗技术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强调根据患儿年龄,巨结肠分型给予个体化洗肠方案,精细置管预防肠穿孔的发生,为患儿解除病痛共同努力。
普通外科及新生儿外科护理团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林梦竹讲授清洁洗肠技术操作,通过清洁洗肠的流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分型巨结肠患儿置管技术,洗肠后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让护士掌握不同情况下如巨结肠粪石梗阻、术前肠道准备的处理策略,为规范护士洗肠技术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在洗肠操作工作坊中,护士们踊跃上手,在手工制作的肠道模型上认真摸索,从通过不同结肠转折处的置管手法,直观感受每一个回弯处的置管走向,为日后的洗肠操作建立信心,助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参加培训的护士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理论知识得到提高,洗肠技能也得到提升。
本次培训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形式,不仅提升了护士的技术水平,更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如总护士长范敬蓉在总结中强调:“洗肠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患儿生命的守护。”未来,普通外科及新生儿外科护理团队计划将此类培训常态化,并纳入科室三基三严培训必修项目,持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