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潘守东:呵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儿科麻醉医师
时间:2023-10-31 科室:麻醉科 文:北京医管

潘守东,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理念,从医20余年来经历无数风险挑战,在救治过程中能敏锐感受到潜在风险,及时组织抢救,使患儿转危为安。这种预判、预警和风险处置的能力,让他成为同事口中的“定海神针”。

from clipboard

潘守东带领团队每年完成1.5万余例手术麻醉和围术期保障工作,服务对象从体重只有600克的极低体重早产儿,到超过130公斤的小胖墩;专业范围从传统的外科手术,扩展到胃肠镜检查、纤支镜检查、磁共振检查、介入治疗、口腔治疗、癌痛治疗等各类诊疗操作的舒适化医疗,涵盖了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他在北京地区率先倡导并积极构建“儿童无哭声手术室”,组织建立儿童日间手术中心和镇静镇痛中心,不仅治疗孩子的身体疾病,更要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被亲切地称为“呵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儿科麻醉医师”。

攻坚克难

保障复杂危重手术患儿安全

很多人印象中总认为麻醉是非常简单的医学操作,一针麻药就能完成任务。但实际上,麻醉医生被誉为“病人生命的守护神”,在幕后默默地为病人的生命保驾护航。从术前充分了解病人情况、做好麻醉准备,到术中监测循环、保护脏器功能,再到术后镇痛、促进病人康复,麻醉医生的工作与病人的手术和康复情况息息相关。相比于“大”患者,“小”患者们的临床麻醉情况更为复杂,需要以加倍审慎的态度和更加高超的技术对待。小儿麻醉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是麻醉专业中独立的亚专科。

从一名普通儿科麻醉医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潘守东先后解决了儿科麻醉深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婴儿和新生儿单肺通气、可视化气道管理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一系列难题,建立起小儿心脏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管理常规,为复杂危重儿科手术麻醉和围术期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麻醉科医护团队的保障下,医院每年完成ASA 3级以上危重手术2000余例、急诊手术1500余例,并先后开展心脏与非心脏、神经与胸外、介入与开放等多学科联合复杂手术。新生儿膈疝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三,长期以来围术期死亡率超过50%。潘守东带领麻醉科团队与新生儿外科团队一起,经过多年努力将新生儿膈疝围术期死亡率降至10%以下,并实现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率8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from clipboard

作为多学科联合救治专家组成员,潘守东经常在深夜或节假日被紧急呼叫回医院参加病人抢救。从大量呕血到大量咯血,从车祸伤到坠楼伤,从突发肿瘤破裂到儿童心脑血管意外,他总是随叫随到,他经常说“生命至上,守岗尽责,容不得半点犹豫和退缩。”

推出“无哭声手术室”行动计划

让孩子和家长都安心、放心

2019年6月,潘守东和他的团队推出“无哭声手术室”行动计划,小朋友在手术室门口坐在“小汽车”里跟家长挥手再见,家长看见孩子如此放松,脸上也绽出了微笑;有的小朋友跟妈妈一起利用手术等候区的“精品绘本智能伴读书屋”共同享受亲子阅读时光;有的小朋友捧着手术室提供的平板电脑听儿歌、玩游戏、看动画片,不知不觉中被麻醉医师“偷偷”完成了麻醉诱导;还有更多的小朋友在麻醉苏醒后第一眼首先看到的是父母,感觉爸爸妈妈一直陪在身边,有的还不好意思的说“刚才我不小心睡着了”。

在普及和推广“无哭声手术室”系列行动的基础上,潘守东和他的团队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这些人文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儿童和家长的术前焦虑水平,降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不良适应行为发生率,提高家长和患儿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from clipboard

开展舒适化医疗服务

解决孩子不配合诊疗难题

孩子生病后,不能配合完成各类诊疗操作,一直困扰着家长和医务人员。针对这种情况,潘守东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向医院申请建立了镇静镇痛中心,为门诊和住院患儿提供舒适化医疗服务。

2岁的“莹莹”(化名)近一个月来出现颈部强直后仰,即使睡觉也只能由妈妈抱在胳膊上,保持头部后仰姿势。莹莹的身体和头部一旦放平,就会剧烈疼痛,几次在镇静下进行磁共振检查都没有成功。潘守东充分了解莹莹的病情后,在磁共振室为莹莹实施了深度镇静,顺利完成检查并确诊颈胸段脊髓生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莹莹迅速被转到神经外科,经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潘守东和他的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许多像莹莹这样的患儿获得了确诊和治疗的机会,受到孩子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建立儿童日间手术中心

提供一站式日间手术服务

儿科疾病谱的特点是有大量包茎、霰粒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腺样体肥大等病情相对简单、风险相对可控的中小手术。潘守东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申请建立日间手术中心,提供手术预约、麻醉评估、手术、康复和随访一站式服务。

2019年6月,日间手术中心正式开放,当天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并顺利康复出院。目前日间手术中心常规开展的手术病种从最初的16个增加到了57个,2021年完成日间手术3800余例,超过全院择期手术总量的35%。潘守东带领团队将儿童日间手术与术后快速康复措施相融合,最大限度缩短了孩子在陌生环境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孩子术后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from clipboard

“不仅治疗孩子的身体疾病,更要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潘守东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带领团队在攻坚克难的同时,努力践行舒适化医疗和医学人文理念;他所带领的麻醉科团队先后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儿童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峰会“人文品牌团队”、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等荣誉称号。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01:"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