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治疗中心是重要的服务窗口,护理操作集中,输液室那一米见方的穿刺台是护理操作难度挑战最大的地方。在这里,护理人员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患儿的哭闹,家长的焦躁,繁重的工作量,让每天都充满挑战,压力无处不在,时常下班累得迈不开腿。他们偶尔也有感慨,也有牢骚,但更多的是感恩遇见。
输液室有一位穿刺技术“大牛”,被同事们称呼为“大哥”,不仅因为她资历老,更重要的是技术好,更是大家的“定心丸”,她就是护师刘洋。
大哥的近视有一千多度,平时看手机恨不得趴在上面,新来的小护士好奇的问:“您近视成这样了,为啥扎针那么牛?”大哥说:“我扎针不靠眼神,靠的是感觉”。在大家的印象里,大哥的失败率极低,她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刨坑”,每次其他护士上看下找都不见血管的时候,她用手一摸孩子的头,第二个动作就是刮头发,第三个动作就是一针见血,一番操作下来,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对于大家的惊叹,大哥丝毫不在意,更是将这门绝技传授给大家,通过她的指导,同事们才明白,哪里有什么天赋异禀,大哥的技术完全是下了苦功夫的。小儿头皮血管解剖图,她烂熟于心,所以那看似随意的一摸,其实蕴含了高深的技术。在大哥的传授下,科室同事都掌握了这项“刨坑”技术,以后工作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紧张不安了。
大哥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有一年,输液室每天近600的穿刺量,大哥一直在外面埋头扎针,一名一岁多的患儿一针没扎上,家属情绪失控,指着她的鼻子就开始数落,一句比一句难听,周围其他家长都在劝慰,同事们也打算上前理论。大哥却一把拽住同事,并态度和气地对家长说:“家长您好,咱家宝贝年纪小,还正在发烧,您看孩子哭都没有什么眼泪,说明现在可能有脱水的情况,刚刚我穿刺的血管回血很慢,所以穿刺没有成功,我理解您的心情,也希望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穿刺,给孩子尽快用上治疗,您看能不能给宝贝喝点水,然后我再给孩子看看其他部位血管,可以吗?”她温和的语气、诚恳的态度让家长的心情也平缓下来,再次穿刺一针见血。看着她稳稳的进针和固定,同事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事后,大哥说:“换位思考一下,谁家孩子生病,家长不着急呢,遇见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平心静气的向家长说明原因,争取得到理解,我们跟患儿和家长都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互相配合才能治愈疾病”。
而我现在也在慢慢学习“大哥”的人生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技术。如今,我也成为了输液室“大牛”的一员,遇见一些事情已经不会再那么难过委屈了,遇到难扎的患儿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就像当初“大哥”站在我身边给我带来信心,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心中的定心丸。孔子云:见贤思齐焉。优秀的同事,不仅是各项操作技术的“大牛”,更能让我们共同成长,感谢有你们,我可爱的同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