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心脏外科多系统畸形联合手术的“首儿经验”
时间:2022-10-26 文:邱爽、吴永杰

6岁的小武(化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确认为房间隔缺损,但在进一步检查中却发现同时还患有左侧腹股沟斜疝和右侧鞘膜积液。

from clipboard

据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非心脏畸形患儿约占先心病人群的4%-5%,以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15-20万统计,这部分患儿每年新增约6000-10000人。以往这类患儿手术均采用分期治疗,即先进行先心病手术,出院三个月以上再进行非心脏畸形手术。这种传统治疗方法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先进行心脏手术,虽可以获得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但会增加手术和麻醉次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创伤;而且非心脏畸形的存在也会给心脏手术的康复增加一定困难。如果先进行非心脏手术,则会明显增加麻醉及手术风险。年龄越小的患儿因为各脏器功能可能存在发育不成熟,抗打击能力差,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心脏外科张辉主任向家长提出了联合手术的方案。所谓联合手术,就是通过一次麻醉、一次手术解决患儿所有畸形,减少患儿住院、麻醉、抽血化验、辅助检查的次数,减少患儿创伤,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对于小武来说,需要先由心脏外科纠正心脏畸形,做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修补完成后,再由普通(新生儿)外科进行腹腔镜下左侧疝囊+右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顺利完成后,小武被推进了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4小时后,小武顺利拔出了气管插管,转到普通病房。8天后,小武痊愈出院,三个月后复诊未见任何异常。

成立于2014年的心脏外科常规开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复杂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血管环、主动脉缩窄、单心室类手术,手术治愈率达99.4%。

2015年,心脏外科开始对先心病合并多系统畸形联合手术开展研究,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疗策略。从诊断到术后康复的全治疗周期均有较为完备的诊疗流程,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断总结,形成了联合手术的“首儿经验”,并将相关经验供同行参考,为我国多系统畸形患儿的救治提供一种思路。“目前我科联合手术策略趋于成熟,正在不断扩大联合手术病种和手术,下一步我们将向更复杂、困难的联合手术发起挑战。”心脏外科主任张辉说。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01:"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