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秉承“健康疾病统筹兼顾,科研临床齐头并进”的发展理念,将儿科疾病诊疗、发病机理研究、儿童健康发育研究和成人疾病儿童期预防研究融为一体,打造医疗、教学、科研和应用四位一体的儿科医学研究机构及研究型医院。
初心如磐,继往开来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促进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所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引擎。首儿所承前启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着力推进“大科研”平台建设,新近斩获12个科技创新平台,更在成果转化、医工交叉、科普推广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临床研究及疾病诊疗方面,获批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在儿童保健方面,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指导基地、北京市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在智慧化医院建设方面,获批工信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单位、北京市儿童互联网医院以及北京市5G+智慧化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在交叉学科方面,获批朝阳区儿童健康医疗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研究所和附属医院分别获批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科学普及与推广方面,获批北京市科普基地;在科研管理方面,获批北京首批科研经费诚信典型管理单位。目前,首儿所“大科研”平台已初具规模,助推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依托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笃行,捷报频传。2020年至今新增课题14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8项,2021年获批的国自然重点项目2项,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原始创新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上半年已发表影响因子5分以上文章26篇(Q1区20篇,Q2区6篇),10分以上4篇(均为Q1区),另有多篇高质量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研究制定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WS/T678-2020),填补了我国婴幼儿辅食营养指导标准的空白,有效促进了我国婴幼儿营养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另有《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和《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生长评价标准》2项国家行业标准已通过评审,等待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首儿所也彰显责任担当,承接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开发了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申报发明专利2项。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儿所通过构建所、院、基地小循环和政产学研医大循环的成果转化双循环驱动体系,推进内外循环协同、创新转化接力。所院高度重视,成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由单位负责人分管、主管科研的副所长协管,打造涵盖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优势资源整合、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全面支撑所院的创新探索、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评估评价等;组建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团队,培养知识产权专员27人、技术经纪人19人。
2021年,所院新增授权专利134项,新增授权专利数量实现快速增长,是2020年的11倍,远超历年授权专利数量的总和。2022年上半年,所院新增授权专利数量已达到9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项。截止2022年7月,所院成果转化金额累计达210.19万元。儿童卫生与发展研究室陈博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网络版测查软件著作权许可给三家企业用于基层儿童保健医生的培训,使更多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能专业地评估儿童神经发育情况;病毒学研究室赵林清研究员团队将多种急性腹泻相关病毒的快速核酸检测技术以技术秘密形式转让给企业,实现成果转化。
在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2021年度市属医院绩效考核首儿所科教综合排名位列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十四五”期间,首儿所将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持续发展优势学科,助力所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