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难说再见,我在小汤山方舱医院战疫三周
时间:2022-06-14 文:姚坤宇

我叫姚坤宇是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4月26日接到了科主任的电话,告诉我鉴于目前北京疫情形势需要组建小汤山方舱医院支援医疗队,问我是否可以参加本次支援任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毫不犹豫说到,我去!

from clipboard

5月1日11:00,在朝阳东风乡社区支援核酸采集工作时,我接到了13:00医院集合奔赴小汤山支援的通知,我交接工作后便马不停蹄地赶赴小汤山方舱医院。我们和北京儿童医院共40名医护人员组建第二隔离单元第5病区。

5月2日,我开始进行各项进舱前的培训及考核:手卫生、穿脱隔离衣、方舱动线、新冠理论知识、医疗HIS系统使用等。

5月3日,进舱熟悉流程。

5月4日下午正式开舱。第一次穿“大白”进方舱,大家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但压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身衣服,不仅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我们是这座城市前方的防线,也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底线。

from clipboard

方舱医护人员、指挥部人员、检验科、药房、建工师傅、公交司机、酒店工作人员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小汤山方舱医院团队。白衣战甲,逆流而上,大家没有任何抱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不仅用牺牲奉献精神兑现着生命至上的重诺,更用无畏与坚守谱写了一曲曲抗疫之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日渐有序地展开,医疗治疗管理制度、医院会诊制度、医生查房制度、护士交接班制度、医院感控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后勤管理等制度日益健全,临床工作有序进行,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from clipboard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小汤山医院收治的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及无症状感染者,相对于疾病的本身,病人的焦虑和担忧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每天早上的查房我们会走到病人面前详细解释病情发展及预后,耐心地开导使他们缓解焦虑。每次走完这72间病房已到中午,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闷得实在喘不过气,脱下大白已是汗流浃背。

from clipboard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大夜班接到的问诊电话,是一个中年女性,问诊结束后开始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她因为有基础疾病没有打疫苗,全家三口感染,她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父女两人感染,她处在深深的自责中。这个焦虑又无助的感染者,她更需要的是耐心的倾听和暖心的安慰与开导。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够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去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最终,这位女士,在我们的开导和照料下,顺利转阴出院。

from clipboard

转眼间到了移出的时间,我们开始分批撤离进行集中隔离,有了新战友来接替我们,北京新增病例数也在逐渐减少,黎明近在眼前。这3周的方舱工作经历我终生难忘,如果需要我仍会毫不犹豫地回来继续工作。愿岁月静好,人间皆安!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01:"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