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李静: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时间:2022-05-11 科室:检验中心 文:邱爽 摄:袁超

4月22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会,朝阳区一学校出现新冠阳性病例,一时间,刚刚平稳下去的疫情又一次露出了狰狞的爪牙,北京市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吹响了集结号。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医护人员勠力同心,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from clipboard

手动加样要快、准、稳

首都儿科研究所检验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静身着三级防护服,正在处理样本。这是她本周第三个核酸班次,除了吃午饭的时间,她要在实验室里工作10-11小时,和同事们一起完成配试剂、拆包装、喷消毒剂、标本编号、录入信息、加样、上机扩增、审核结果和发出报告的一系列工作。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专心和责任心。“手动加样是最繁琐、强度最大的,因为需要一枪一枪地加,而且要快、准、稳。”李静所说的加样工作是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首先拧开标本盖,将带有滤芯的加样枪头伸进装有鼻咽拭子标本的采样管中吸取液体,再将标本缓慢平稳地放置到核酸提取试剂板的相应孔位,然后将枪头卸到利器盒中,核准样本位置,再进行下一个样本的操作。这些操作都是在一个8×12孔的反应板上进行,而每一个孔位只有3.2毫米,样本号和加样孔位一一对应,不能有丝毫失误。

在这一轮提取过程中,加样的动作要重复96次,一天做6-7轮。在这96次过程中,李静需要用右手掌心和四根手指握住枪柄,大拇指放在控制按钮上,连续操作,加样枪头深入的角度、深度、速度都有严格的标准,吸入速度太快会产生气泡污染枪头,移液速度太快也容易造成喷液,引起气溶胶,不仅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还会造成样本污染环境,甚至带来感染风险。常年下来,李静的右手大拇指磨出了茧子,手指手腕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腱鞘炎。“每天早晨醒来手指握拳的时候都会很疼,不只是我,检验中心核酸组的人员都有腱鞘炎。”李静说。

我们在和病毒赛跑

4月27日中午12点,正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李静接到了感染科发热门诊的电话,马上要送一个来自管控区患者的核酸检测样本,这意味着患者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李静快速在脑海中梳理了一遍流程,给同事们进行了分工。12点20分,样本送到了实验室。同事提取出了核酸,李静负责最后核酸扩增。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李静决定用两种新冠核酸扩增试剂同时上机检测。因为如果按照之前的流程,先用一种试剂检测,一旦结果呈现阳性还需要用另外一种试剂进行扩增复核,不仅会拉长整体检测时长,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收治区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在现在这个阶段,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就是在和病毒赛跑。于是,李静分别将核酸加到了检测扩增试剂和复核扩增试剂中,对N基因、ORF1ab基因和E基因同时扩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14点,第一种检测试剂扩增完毕,结果分析界面呈现出典型的阳性扩增曲线。而另一种复核试剂还有30分钟就能出结果,但是已经能够看到阳性曲线的趋势。14点30分,复核试剂扩增完毕,结果确认为阳性。李静再次请主任马丽娟和技术负责人一同查看结果,复核无误后进行了上报。

从收到样本到出结果,用时2小时10分钟,提前出具了报告,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也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起这件事,李静却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检验中心全体人员的功劳,是平时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的结果。”

from clipboard

家人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每年冬季和暑期的门诊高峰期,李静总是主动带头上夜班,冲在所有人的前面,同事生病、科室人员紧缺时,她也会主动填补,缓解人员压力和工作强度。

2020年疫情初期,李静主动报名到抗疫一线工作,当时,她的父母先后被查出肿瘤性疾病。李静说:“父亲已经手术出院,情况很好,母亲也已经康复,孩子有婆婆照顾,我是党员,我有PCR证书,我是副主任检验师,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名单提交上去后,李静没有入选,为此她感到非常遗憾,但却用更专业的态度和热情坚守后方阵地,为疫情防控守好“安全线”,筑牢防疫壁垒。

2020年12月,检验中心开展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李静和曾经支援北京地坛医院的两名同事投入到核酸实验室的布局、规章制度制订、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中,并率先进入实验室开展检测。2021年2月,检验中心有了标准的PCR实验室,核酸检测量也从开始的每日100多管,逐渐上升到2000多管。

检验中心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科室,即使是周末也开放所有检验项目,科里岗位多、人手少,还有怀孕休产假、外派学习的同事,李静在保证大家每个月有一次双休的情况下,给自己“加码”,每月排6个周末班,每周排3个核酸班,一年下来存休达到48天。虽然晚上8点从核酸实验室出来已经成为了常态,到家后经常累得不想吃饭,但李静却说,“我喜欢检验工作,我的家人对我的工作特别支持,儿子已经上初中了,也为有我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家人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检验工作不是人们想象中“抽一管血”上机检测、仪器会出报告那么简单,检验工作有全程的质量控制和很高的技术含量,“显微镜下的菌落形态可以提示患儿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是什么以及感染的程度,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就可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让患儿早日康复”。

“我们就像医生的眼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明确病情,还可以给临床医生的下一步治疗、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以及为院感防控带来帮助。”李静说,“我们科室的老师在外周血涂片中发现原始细胞,就可以提示孩子可能患有白血病,是临床诊断此类疾病的最重要最快的辅助检测。”

上个月,李静在进行微生物报告审核时,发现患儿的血培养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素烯类抗生素耐药,即迅速对细菌进行了耐药酶型检测,直接为临床医生指明了用药的方向。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正是对检验工作的热爱,才有了这份坚守与执着。目前,抗击疫情的任务依然艰巨,李静仍一如既往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默默无闻、精进不休,协助临床提供诊断思路,守护患者健康不停歇。

更多相关推荐
2020-05-26
s:7401:"2020年5月18日,泌尿联合支部在科研楼600会议室举办了“春天的故事”抗击新冠疫情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刘中勋,党办主任冯玉香,护理部主任杨...
2020-05-23
米荣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精心准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立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生...
2020-05-12
s:2549:"2020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12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同志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调研慰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华,市医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