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过敏性咳嗽有没有好的办法医治?
首儿所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刘传合:又称变态反应性咳嗽,即一些个体表现为反复咳嗽,且常具有过敏体质,也就是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检查显示过敏体质。由于肺功能正常,气道反应性不高,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一般认为这些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增高,但总体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因为不是哮喘,所以支气管舒张剂药物治疗无效,但抗过敏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可用吸入激素治疗,甚至短期(3~5天)口服糖皮质激素。临床上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不容易鉴别,应该注意明确诊断。无论如何,作为慢性疾病,应该明确诱因,尽量避开,适当用药,达到长期控制。
杨&yang:为什么现在总拿“骨龄和青春期”这些说法,来预判孩子身高呢?
首儿所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宋福英:骨龄主要依据手腕部X线平片,其核心是基于大样本的正常儿童数据库根据每个骨骺出现的时间,骨骺大小、形态的差别得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正常儿童的骨骼年龄。然后单个个体的手腕部X线平片与标准对比,符合哪个年龄段就定位为骨龄几岁。骨龄提前或落后1岁以上提示临床医生注意寻找原因。导致骨龄提前的疾病包括性早熟,甲亢等,骨龄提前造成骨骺提前闭合,生长的时间缩短,可能导致身高达不到遗传身高。青春期是人体身高增长的第二个高峰,青春期生长速度加快,至少年增长6厘米以上,生长高峰时通常女童年增长9cm左右,男童可达年11cm左右,待女童月经初潮,男童遗精后生长速度放缓逐渐达终身高。6岁以上骨龄有助于预测终身高,尤其青春期儿童预测的准确性会进一步增加。
航航:我很爱干净,上学书包里必装酒精湿巾,上学回来了也会消毒,扫一下地也会消毒,我很害怕细菌,这样经常消毒好吗?会有不良的影响吗?
首儿所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处副主任医师于磊:航航同学,你好。首先肯定的一点,你非常注重个人卫生。酒精湿巾能有效预防部分病菌,但过于频繁使用可能刺激皮肤,让皮肤变得干燥或敏感。而且,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细菌,有些是对人体有益的,过度消毒可能会破坏身体的自然平衡,经常消毒也可能让身体失去对少量细菌的抵抗力,这样反而更容易生病。
日常清洁和通风通常就能保持环境的卫生。如果家里干净,也没有人生病,就不需要频繁消毒。当然,如果家里有人生病,适当消毒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没有接触特别脏的东西,或者家里没有人生病,就不用每次都消毒。保持日常清洁和通风,勤洗手,这样就足够预防大部分病菌了。
总之,你的卫生习惯很好,但也要注意适度。让身体保持自然状态,不要过度依赖消毒产品,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愚人众*第六席:有没有能缓解眼睛累,低血糖和贫血的方法,我真的好难受,上课也麻烦了很多
首儿所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娜:
缓解眼睛疲劳的方法:
(1) 休息与放松:比如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适量的休息,站起来,做个开合跳、伸个懒腰、伸展跳几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闭眼休息或者用力的眨眨眼睛,再睁开眼看看窗外,让眼睛有休息机会、得到充分的放松。
(2) 改变视角:长时间看电脑或手机后,可以望望远处,或者看看绿色的植物,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3) 佩戴合适的眼镜:如果有散光、近视或远视等问题,应佩戴合适的眼镜,以减轻眼睛的负担。
(4) 使用热敷或冷敷:用热毛巾或冷敷贴敷在眼睛上,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
(5) 做眼保健操:定期做眼保健操,如按摩眼周穴位,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
(6) 如果眼睛出现过敏、炎症等问题,切勿使劲揉眼睛,应该求助卫生老师或医师,必要时辅助外用滴眼液缓解眼部不适。
缓解低血糖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面条、水果等。避免过度节食或长时间空腹。
(2) 随身携带糖果或零食:当感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吃一些糖果或零食,以迅速提高血糖水平。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4) 加强体育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肌肉的储备,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减少血糖波动带来的不适。
缓解贫血的方法:
(1)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缓解贫血症状。此外、维生素C可以很好地促进铁元素的吸收,饮食中要配以新鲜的蔬果。
(2) 口服铁剂或补充剂: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口服铁剂或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营养素,以改善贫血状况。
(3) 适当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缓解贫血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为一般性的建议,对于严重的眼睛疲劳、低血糖或贫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是预防这些问题的关键。
同学们,关于健康知识的“小问号”正在征集中哟!快快点击下方“写留言”,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告诉我们吧!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权威专家为你们答疑解惑,拉直“小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