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儿人的心愿:
让孩子们能够勇敢向自己的目标前行
宝贝,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醒来的你
童年对健康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夏天打水仗、捉知了、冬天打雪仗、滑冰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坐旋转木马,但是有这样一个孩子,由于突发的脑部疾病,让他处于植物人状态……
勇敢的宝宝化身驾驶员,“无哭声”手术室显成效
受到自己家孩子在游乐场特别爱开小汽车的启发,我们在手术等候区采用卡通小汽车代替传统手术平车,发现学龄前儿童普遍对卡通小汽车充满好奇,并表现出浓厚的“驾驶”兴趣……
重症医学科 刘亚京
刘亚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助理护士长、市属医院人文巡讲团讲师、市属医院新冠重症救治组成员、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号长、北京护理学会静疗专科护士。2009年工作起一直奋斗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急危重症抢救护理经验。带领科室创建人文品牌,将人文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做有温度的医疗,为患儿家庭点亮希望,为重症患儿传递温暖。
从事护理工作已经十二年了,从最初的一名小小实习生到现在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也从最初的患儿家属问我的每一个问题我都要请教老师,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回答每一位家长抛给我的每一个难题,这其中的感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而我在其中体会最深的一个词汇便是“人文关怀”
什么是人文关怀呢?官方给的定义是: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我看来,这个解释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理解,而我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童年对健康的孩子来说可能是夏天打水仗、捉知了、冬天打雪仗、滑冰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坐旋转木马,但是有这样一个孩子,由于突发的脑部疾病,让他处于植物人状态,对于一个家庭,宝贝突发重疾,往往是毁灭性的打击,爸爸妈妈在ICU的门外一遍遍的祷告,老师同学的信件每天都传递到ICU,全班同学叠的千纸鹤都在孩子的枕边守护着她,医生护士阿姨们在做完治疗护理的同时紧紧的握着他的手一遍遍的呼唤着宝贝的名字,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唤醒孩子,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孩子醒来的状态,妈妈要求转院进行高压氧治疗,大家祝福着和他挥手告别。
在孩子离开的前一晚,我在家为他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大奎:
短短相处的几十天,你感受到我们的存在了吗?你患了很重的病,需要离开爸爸妈妈来ICU治疗,这里有机器的报警声,医生们讨论病情的声音,还有你素未谋面的护士阿姨们每天的呼唤声,你都听见了吗?
你一定对照顾你的护士阿姨很熟悉,她们每天为了擦拭身体,给你刷牙,盖被子,做各种治疗,在没有爸爸妈妈陪住的ICU,她们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只为了能提高你的舒适度,让你感受到舒服,防止各种形式的感染,陪你和病魔做抗争。空闲的时候,在你耳边一遍遍的呼唤你,鼓励你,我们知道你一定感受得到,你一定也在暗暗努力,那么请答应阿姨,休息够了,就醒过来吧。爱你的爸爸妈妈在等你,新学校的大门在向你敞开,同学们在门口欢迎你,照顾你的叔叔阿姨们期待看你站在领奖台上英姿飒爽的样子。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你、爱好钓鱼的你、会打跆拳道的你、黑黑的你、即将步入中学校门的你、想要新手机的你、爱听《生僻字》的你、喜欢《游钓中国》的你,短短的几十天认识了好多的你,但我们最想看到的是----醒来的你。
坚持的过程没人能代替
努力感受生命的意义
我们的人生不是儿戏
答应我们,坚守坚持不放弃。
首儿所重症医学科
爱你的护士阿姨们
我知道大奎一定能感受到ICU医生护士阿姨的爱,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奎妈妈的回复:“美丽的小护士们,谢谢你们,孩子住院以来你们给了我很多的温暖和感动,支持着我不抛弃不放弃孩子。”记得一位老师在医学人文课程中提到:当代医生的现状,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技术,缺共情,不缺情感,缺情怀。是啊,这封信可能只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美好愿望,但往往就是这些关心、关怀和爱是支持支撑一个家庭前进的力量。不论是提高患儿排痰的舒适度,还是满足危重患儿家长的最后一次会面,不论是用ECMO挽救花季少女,还是提高患儿的就医体验,一个个暖心的故事,每一位被温暖的患儿和家属,因人文关怀的融入而让医疗过程充满温暖和感动。
人文关怀是医院的温度,倾情奉献是护理的情怀。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心怀仁爱之心,长响仁爱之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有温度的护士。作为21世纪青年一代的我们,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会跟随党的步伐,向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进,为儿科护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我也会像终南山院士所说的那样“选择护理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应该有这样的使命和担当。
医学人文点评: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人文关怀在儿科的护理中更为重要:一方面由于父母对孩子疾病的期望值更高,导致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另一方面儿科护理人员既要顾及多个家属不同的情感需求,又要配合医生完成医疗救治;最后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心理特点和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
本文作者通过一封信的展示,字里行间折射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换位思考理念。医学人文需要阅历、需要共情,更需要情怀!
点评人:张蕴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