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一年援藏,一生难忘
时间:2020-11-27 摄:胡小明

我们医院的援藏工作从1998年就开始了, 对口支援不只是援藏,还包括援疆,

到现在有差不多20年了。

医生们特别能发挥我们老西藏精神—— 缺氧不缺精神,发挥他们专业的特长。

安杨:为什么要报名去援藏?

侯文英:想法挺简单的,总觉得西藏是人一生应该去的地方。我们第一年援 藏的医院是县医院,比咱们现在医院的水平落后大约20年,正好我毕业也二十几 年,想再重温一下自己当医生的路吧。

安杨:去了的感受呢?

侯文英:回来之前,让每个人都说一句援藏的感受,当时我说:“如果有机 会,我们内地的每一个人都能来援藏。”小的时候看电影,觉得西藏贫穷落后, 真正走到那里之后,不光有蓝天、有白云、有雪山、有纯净的空气,还有纯净的 人的心灵。所以我觉得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太浮躁了,应该学习学习藏式的精 神文明吧。去了西藏之后,发现跟网上看到的、从别人嘴里听来的有一样的,也


有不一样的。一样的是确实地广人稀,病人不是很多,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是有 一些老百姓,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很多是病情耽误得不能再耽误了才来救 治,所以难度并不小。

安杨:孩子的病也会存在这个问题吗?

侯文英:存在。我遇到一个牧区的孩子3岁,阑尾炎穿孔了,到医院的时候 孩子肚子已经疼了8天,颠簸6个小时,孩子到医院之后就吐了,这一吐很致命, 呕吐物误吸到气管里,当时血氧就剩19 了,非常危险。当然,这孩子最后出院 了,家长很满意。当时我们开一句玩笑:吃牦牛肉、喝牦牛奶长大的孩子就是比 咱内地的孩子更有生命力。

安杨:什么时候开始带着西藏的孩子来北京治疗?

侯文英:2014年10月,拉萨下雪了,医疗队的人聚一聚,聊聊遇到的病人和 病情。大家都觉得这边孩子髋关节脱位的挺多,我们就开始组织筛査。当地家长 认为孩子走路有问题是先天性的残疾,所以直接办了残疾证,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 可以治的病,很多都是孩子九岁、十岁以后出现疼痛,出现髋关节炎才来就诊的。

安杨:这个病在当地发病率高吗?

侯文英:一般髋关节的发病率北方比南方要高,拉萨市应该是长江以南,但 是因为海拔的因素,温度比较低,还有当地习俗是喜欢给孩子包成“蜡烛包”, 所以发病率也不低。第一批来北京治疗的是5个髋关节脱位的孩子。因为当地儿 科手术和麻醉技术薄弱,所以手术没有办法在那儿完成,我们就决定带孩子们 来北京治疗。差不多一年后,当他们做取钢板手术的时候,孩子们都长大了,羞 答答地看着你,全是笑,全是善意。真的非常感谢北京援藏平台的大力支持,要 钱给钱,要车给车,要人给人,也非常感谢我们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党委和领导。 有一次我要带一个唇腭裂的孩子回来,在我们医院是第一例唇腭裂手术,以前没 开展过,晚上我给刘书记打了一个电话,问这个病人怎么办,刘书记就说:“都 带回来,如果我们解决不了,也一定请全国顶级的专家,让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救 治。”所以心里有底了,也就敢带了,也不怕给大家添麻烦了。

安杨:您带回来孩子治疗,心里有没有一点点压力?因为医疗在某种程度上 就有风险,把人家千里迢迢带回来,万一医疗的效果没有那么好,怎么给人家交 代呢?

侯文英:压力肯定是有,但是真的非常感谢领导,非常有担当,如果医院不 给力的话,我也不敢冒这个风险,因为毕竟是一等一的大事。

冯玉香:我记得一年后去机场接了侯医生回来,没多久,又接到了新的援藏 任务,组团时,侯医生二话没说又报名了,行李包也没打,又飞回西藏去了。


安杨:为什么又要飞回去,是有特殊的感情吗?

侯文英:特殊的感情肯定会有。第一年支援的是县一级医院,还有自己发挥 的局限性,第二年是市一级的医院,再试试呗。

安杨:特殊的感情,特殊在哪里?

侯文英:我想只有融入了才能理解。援藏回来的时候,刘书记说过一句话:

“援藏结束了,但是情感是不能断的,西藏有什么事儿,需要我们儿研所的,你 解决不了的,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一定去给你解决。”

冯玉香:我们医院的援藏工作从1998年就开始了,对口支援不只是援藏,还 包括援疆,到现在有差不多20年了。现在还有组团式的援藏,这么前前后后20年 当中,我们单位有12人次、10名专家参加了援藏和援疆的工作。医生们特别能发 挥我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发挥他们专业的特长。我们救治患先天疾 病的西藏患儿有50多人,不只给他们治疗好,也会带他们去参观一下天安门、毛 主席纪念堂、国旗班、颐和园,多方面给他们关心。援藏过程当中更注重造血的 功能,帮助当地开展新技术、科研合作。

安杨:当地有没有在某些方面医疗水平也在提高?

侯文英:有。2015年11月底,跟当地医生一起选了两例小儿疝气的孩子做腹 腔镜疝气手术,当时他们没有小儿的手术器械,我们就从儿研所手术室带过去, 手术做完了之后,孩子恢复得非常好,当地医生跟我说:“咱们以后疝气手术都 做腹腔镜吧!恢复得太快了!”

冯玉香:我们第七批援藏的谷奇医生去的时候,有一个15岁的患儿是肠梗 阻,这个手术当地开展不了,谷奇会诊之后把这个手术做完了。后来谷奇医生、 侯医生,还有冯翠竹医生就帮助当地医院把腹腔镜手术开展起来了,是实实在在 的技术输出,当地医生后来跟我说:“现在终于敢做小孩的腹腔镜手术了。”

安杨:人都是相互成就的,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在帮助他们,其实他们也在 影响我们。

侯文英:这应该是我第二次回到那儿的原因,因为看见蓝蓝的天,看见高高 的山,看见朴实的人,你会觉得自己也变得干净了。

冯玉香:每一个援藏的医生都有这方面感受,我记得冯翠竹医生说过:一年 援藏,一生难忘。

采访手记:

所有的生命交集都是相互的,当北京的医生把医疗技术带到高原的时候,高 原回报以蓝天、白云和生命的清澈。

更多相关推荐
2020-11-27
s:9981:"提到护士,都会想到"美小护”,好像这是女性的天下,但是现在护理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帅小护”。安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季长绪:当初是想报冷...
2020-11-27
s:8014:"刘笑天,手术室的一名普通护士,活泼爱笑的80后。去年秋天,有3名藏族唇腭裂患儿接受手术,即将临盆的刘笑天仍在坚持工作。摄影师胡小明在工作中捕捉到...
2020-11-27
s:4622:"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四姐妹的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个个瞬间,看到合同护士这个群体对医学事业的付出和努力。在家,她们是父母呵护在手中的娇娇女;在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