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暂时关闭了各类教育机构,居家防疫和线上学习成为各国必须采取的保护在校学生的措施。
随着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4月,各地区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开始陆续复课。为研究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间居家隔离和复校初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王琳教授团队和重医儿童医院李廷玉教授团队牵头,带领全国相关专家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的大规模横断面调查,覆盖了我国东、西、南、北、中部地区共10个城市、40所学校共计11072名学生。
该研究的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正式发表于《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5.280,实时IF:5.99),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在复学初期面临从居家隔离到重回校园的严峻挑战和适应转换过程,强迫、分裂、抑郁退缩和多动攻击等是最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而居家期间的亲子冲突、屏幕暴露时间和久坐时间的增加,则是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体育活动和亲密朋友数是学生行为异常的常见保护因素。
本研究是全球第一个关注复课早期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人群横断面调查,及时发现了在后疫情时代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指导建议,提出在复学期间学校、家庭及全社会需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该研究团队人员还强调,应采取系统性多维度的策略以预防COVID-19大流行对儿童心理的长期影响,这对还在处于疫情控制期间的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