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应急先锋】于磊:院感老兵里的年轻人
时间:2020-06-26

2003年,非典在北京肆虐,于磊毅然决定报考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20年,又过了17年,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前,于磊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医院感染管理处的一名医生,冲在临床一线,为做好患者、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时刻奋斗着。针对随时出现的院感风险隐患,从大年三十开始,进入战时应急状态,建立24小时疫情防控值班机制,随时协调、指导临床感染防控,坚持'5+2“无休、24小时在岗。

于磊同志从事院感工作已经8年了,是一名院感老兵里的年轻人,在春节前,疫情尚未明确时,已经敏锐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提前向院里申请应急的消毒产品,提前向科室预警,做好院感防控。

大年初三,是他34岁的生日,当日出门诊共看了60余名生病的患儿并筛查了一名来自湖北的疑似患儿。下班后继续到发热门诊、病房进行院感风险的排查。晚上到家已10点多,才知道父亲由于手术后放疗剧烈的头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耳朵听力也明显下降,打电话已经听不清说话了,但是他的母亲说父亲为了怕他着急,一直没有敢打电话告诉他。

2019年他的父亲查出颈部恶性脊索瘤,在天坛医院住院,气管切开后做的颈部肿物切除,术后住进ICU。但是没多久,肿瘤就又长了,后续一直放疗。放疗对颅脑的损伤很大,父亲经常疼的无法入睡,听力也越来越差。但父亲母亲知道现在医院最需要他及院感防护专业知识,打电话永远都是没事,不让他分心。

于磊同志深知医院培养一名医生不容易,也知道国家培养一名感染控制医生更不容易。此时正是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刻,需要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奋战在临床一线,为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而加班加点。医院感染主要做的是”幕后“工作,但要把各项工作都想在前头。为了保障患儿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他先后参与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环境清洁消毒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医护人员的防护技术》(第一、二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行政和后勤人员的防护标准》《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职工食堂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完善了《护目镜的发放原则》《复用诊疗器械/防护用品等消毒流程》《危重新生儿转运车的消毒流程》等文件,严格梳理流程,把控感染风险环节,为我院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和院感防控奠定了基础。并及时培训科室人员,我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据可循,全力以赴减少院感风险,保障全院医护人员的安全。

为了让医务人员更好的掌握新冠病毒的防控知识,于磊同志经常反复学习培训资料,完善培训试题。有时为了出一版难度适中的试题经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一版不行就再出一版,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尽最大限度让临床人员更好的学习掌握最新的防控知识。

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于磊同志第一时间收集掌握了全院职工及规培学生的返京情况、健康情况的基本信息。尤其是在疫情初期迅速对春节期间院内职工外出离京的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的内容包括从何地返京、返京时间、出行方式、健康情况等,力争内容详细完整。对于武汉、湖北及其他外省市返京人员详细记录,并严格要求自我隔离14天,指导居家隔离,随时监测体温,上报健康情况。

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于磊同志和同事们对医护人员、行政人员及后勤人员组织开展了多次面授培训,内容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防护培训、标准防护、防护服的穿脱流程等。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是感染防控中的重中之重。为了保障职工的防护落实到位。在非常时期,每日加强督导,每天深入到重点区域,如预检处、感染门诊、发热集中区域、急诊室等进行现场实地的风险排查,并到重点病房进行工作调研与督导。现场随时发现问题联系负责科室即刻解决。在巡查中,为了保证医务人员的零感染,重点检查医护人员的穿着是否符合防护标准,现场纠正并指导;严格监控环境物表空气的消毒;每天巡查完毕后汇总给科主任,让大家知晓,即刻整改。

在疫情期间,于磊和感染管理处的同志们一起对临床科室提出的各种要求、各种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回复,现场勘查,保证制度的各个环节都能落地,不说空话,不推诿工作,赢得了科室和同志们的肯定。


更多相关推荐
2023-02-21
肖凌,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医师,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医生,肖凌时刻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把病人的健康时刻放在第一位。2021年7月成立的儿童营养研究中心...
2023-02-16
刘戈,首都儿科研究所人力资源处经济师,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为所院建设一支高...
2023-02-15
侯冬青,儿童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作为一个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岗位默默工作了20余年的公卫人,“公行天下,卫戍健康”是她当年选择妇幼卫生专业时牢记于心的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