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的援汤故事】只要能帮助到他们,我会竭尽所能去想、去做
时间:2020-03-24 文:袁超 摄:胡小明

李贺,23岁,重症医学科护士,是我所选派的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中最年轻的队员。

今年年初,看到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李贺半开玩笑地跟家人说:"如果有疫情,我要报名去一线,你们不要拦着我。"看到疫情形势越来越严重,李贺再也坐不住了,春节前夕他向护士长递交了请战书,"我是重症的护理人员,专业上有优势,年轻体力好,家里有哥哥姐姐,没有后顾之忧,让我去吧。"

父亲很支持小儿子的工作,得知儿子入选第一批医疗队,连忙打电话叮嘱:"你白天上班还要训练,回延庆路程太远了,别疲劳驾驶,这些日子你就在医院附近租房子住吧。"同样不放心的还有李贺的师傅贺玎玎,"保护好自己就没问题,万事都要忍着,N95戴长时间不舒服,那你也别用手去碰……"护士长范敬蓉和李贺在同一批医疗队,像姐姐一样碎碎念"我就怕把咱俩分在不同病区,要是你穿不好隔离衣怎么办?有急事处理不了怎么办?"

家人和同事的担心丝毫没有动摇李贺"年轻人就要多出去历练,多长长见识"的决心,"防护操作不熟练可以再加强,隔离病房的工作辛苦我也有思想准备,我就是担心自己没有在成人医院工作的经验,医疗设备的型号都不一样,怕不会干活,怕给首儿所丢人。"

3月13日,我所第一批医疗队开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李贺和另外两名同事被分到1-5病区,这个病区接收的是入境后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但症状相对较重的儿童、老人、留学生和有基础病的疑似旅客。

刚进病房时,李贺看到病区里使用的采血持针器,心里就有点犯怵,因为成人的持针器和儿童的不一样,用起来不顺手,看到兄弟医院的同事采血速度特别快,他只能干着急。这几天,李贺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向同事学习成人持针器的操作技巧,做的数量多了,就找到了感觉,各个步骤也就顺畅了。

咽拭子采集要近距离接触旅客,要在"全副武装"的基础上再穿一层防水隔离服、再戴一双手套和一个面屏,捂得喘不上气。李贺上的第一个夜班是从晚上17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脱下隔离服的那一刻,自称"队里体力最好"的李贺也差点虚脱。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每天都有旅客入住,李贺发现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不仅是"疾病",更多的是他们心中的焦虑不安,甚至是消极悲观。所以,在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后,李贺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去完成对旅客的心理辅导和科普宣教,"心理健康宣教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工作内容,只要能帮助到他们,我们都会竭尽所能地去想、去做。"

出发时,李贺还带了两副羽毛球拍,"休息的时候活动活动,钟南山爷爷不是说了么,要勤锻炼、心态好,我要给旅客们做个好榜样"。


更多相关推荐
2023-02-21
肖凌,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医师,作为一名90后的年轻医生,肖凌时刻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把病人的健康时刻放在第一位。2021年7月成立的儿童营养研究中心...
2023-02-16
刘戈,首都儿科研究所人力资源处经济师,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为所院建设一支高...
2023-02-15
侯冬青,儿童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作为一个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岗位默默工作了20余年的公卫人,“公行天下,卫戍健康”是她当年选择妇幼卫生专业时牢记于心的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