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大林获得年度减重小明星!”儿研所心血管内科的高血压随访微信群里,体重下降了20公斤的大林获得了电子荣誉证书。儿研所心血管内科主任石琳介绍,2020年该科患儿总数比非疫情期间增长约20%,门诊初诊及随访病人达到14951例。为提高治疗效果,“进群管理”的新随访模式逐渐成熟起来。
12岁的大林,身高177厘米,体重却达到100公斤,因为频频头疼发作,父母把他带到儿研所心血管内科就诊。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二级,同时伴有肾脏损害,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疫情期间,像大林这样的高血压患儿不在少数,孩子们的户外运动减少,饮食依然丰富,加之作息不规律,体重增长很快。”石琳说,孩子患上慢病,治疗只是一个开始,日常生活方式的跟踪管理才是重头戏。
看着这么多高血压患儿,心血管内科专家心里很着急,“一定要把这些孩子好好管起来,不能任由疾病进一步发展。”科室决定,开通网络咨询门诊,并在过去随访基础上,对前来就诊的患儿一对一“进群管理”。
进群前,心血管内科团队和临床营养科团队对大林的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血压升高程度及运动心肺测试等多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大林拿到了专属的低盐低脂饮食加有氧运动处方。饮食处方里,主食、瘦肉、鸡蛋、低脂奶、蔬果等都有严格的进食标准,还对进食总量、进食顺序、烹调方法进行了标注。运动处方中也制定了每周至少3次,每次最少半个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规划,不仅有走路、跑步、骑车等耐力运动,还有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抬腿、伸腿等力量运动。
“高血压随访群”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医生针对性地给出饮食和用药调整。为了让大家更有积极性,心血管内科还组织了年度“减重小明星”的活动。群里的指导也很及时,医护人员24小时随时回复家长疑问,指导患儿治疗和家庭日常护理,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5个月后来复查的时候,医生惊喜地发现,身高180厘米的大林,体重降到了78公斤,血压回归正常范围,空腹胰岛素和尿酸也都降到正常,脂肪肝也没有了。
“孩子与成人不同,有些疾病只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病情是可逆的。”石琳说,在心血管内科,医生承担了健身教练和营养师的角色,他们会针对每名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疾病特点,制定专属的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
目前,经过饮食运动管理及规律的用药随访,30%的高血压患儿已停药或减量服用。
“未来,我们会尝试建设随访APP平台,让患儿随访更方便,治疗更精准。还将建立和其他地方医疗机构的合作,通过远程或现场会诊等形式满足各地患者需求。”石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