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薇,是一名10岁的女孩,平时喜欢安安静静地看书、画画。我除了体育课成绩不是很理想,其他课程的学习成绩都很棒。长相嘛,我遗传了妈妈的良好基因,五官端正、身材苗条,别人都夸我文静、聪明、漂亮!
听妈妈说刚出生的我十分活泼好动,还很会笑,是个惹人喜爱的小家伙。后来随着我渐渐长大,我的日子并不总是快乐,因为我总是为同一件事挨骂,那就是“懒”!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赖在家里,不愿意和小朋友们玩游戏,不愿意和妈妈逛街,不愿意和父母散步。不是因为我不爱社交,而是我懒得动。每当小伙伴们楼下呼唤我,“小薇,出来玩滑板车啦”、“小薇,出来扔沙包啦”,我先是很激动很想去,但随之想着还得下楼还得跳来蹦去就觉得累,所以我总是不得不回绝她们。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很想和大家愉快玩耍,很想去感受大自然新鲜空气,感受商场里人流涌动的气息,但是真等要去的时候身体总是像被谁拧松了发条,不得动弹,每每都是应了那句: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人一开始态度很温和地说,“宝贝,去和小朋友们玩玩吧”,后来大人觉得我越来越懒,总骂我是“懒骨头”,丝毫不给我留些颜面。我也很生气很无奈。
直到有一天,我发烧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血小板很高,C反应蛋白、血沉都很高,在医院输了几天液丝毫不见好转。并且我更疲惫了,假如原来能走1公里,现在只能走200米就累趴下了,是真的只能蹲下、趴下、躺下才能不那么累。我辗转了好几家医院,直到来到北京遇见我现在的风湿科医生,她告诉我们,这叫“间歇性跛行”。
我的医生怀疑我得了“多发性大动脉炎”这种疾病,是它每次偷偷拧松我的发条,是它害得我一直背负“懒骨头”的骂名!
医生阿姨为我安排了一系列相关的检查,抽血检查、心脏和血管超声以及血管CTA检查等,最终我被确诊了“多发性大动脉炎”。这里告诉大家我经历一个有趣的检查叫“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测。早晨醒来得躺在床上等护士阿姨第一次采血之后立刻起床,然后站两个小时再采一次血。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很神奇,躺着抽的血和站着抽的血不都是我的血吗,为什么还非要采两次呢,难道还会不一样?事实证明,的确是会不一样。医学的严谨和神圣第一次触动了我,我和妈妈第一次对医学这门学科肃然起敬。
医生告诉我多发性大动脉炎又叫“东方美女病”,这种疾病在亚洲多见,在欧美罕见,大多发生在女性青少年。医生解释道,我五官端正、身材苗条在某些方面很符合这种病的特点。医生阿姨娓娓道来详细给我们讲述了这种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系统性血管炎,引起受累动脉的全层慢性炎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可有全身不适、发热、体重下降、易疲劳、乏力、间歇性跛行、高血压、晕厥、无脉等症状。这种疾病乏力十分常见。患者半数以上病例会出现高血压,还常有单侧或双侧上肢血压下降,还可能测不出血压,尤其用自动血压计测量时。根据受累血管的不同,表现可能不尽相同。锁骨下动脉常受累,椎动脉起始处近端的狭窄性病变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或晕厥,也就是所谓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多达50%的患者也会出现肺动脉病理性改变,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以及肺高压。肠系膜动脉缺血可导致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外周脉搏减弱或消失最常见于桡动脉水平,通常不对称。极重度病例的肢体血管闭塞可导致缺血性溃疡或坏疽。这种疾病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等表现。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介入及手术治疗。
医生阿姨说了这么多,我可能记不住,但我很听医生阿姨的话。我的发烧很快好了,后来治疗也很顺利,妈妈说我跟变了个人似的。我再一次感到很神奇,小小的药片、一袋袋药液就能治好我的病、让我的生活发生变化。现在的我虽然还不能剧烈运动,但是我可以想去散步就去散步,想去逛街就去逛街了,我的发条再也没被拧松了,我也再也没被骂“懒骨头”了,我的同学和家人更爱我了。我和妈妈再一次对医学这门学科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