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办的2025年儿科心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儿保楼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学习班旨在促进儿科医学发展、提升临床医师儿童心血管疾病诊治能力、传递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儿科及心血管领域医护人员、研究工作者等120余名学员参会。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该学习班已连续开展至第8届。多年来,系列学术活动持续深化,分享内容涵盖心血管内科五大亚专科:传统亚专科如儿童晕厥、川崎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衰)及儿童高血压,依托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分享内容不断向高精尖方向迈进;儿童心律失常亚专科更实现突破性进展,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儿童S-ICD(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手术,充分彰显了科室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硬核实力。
开场 VCR 系统回顾了科室发展历程,自1977年心血管内科学组成立以来,48年间,在所领导的支持与引领下,科室队伍持续发展壮大,诊疗能力与科研水平稳步提升,为本次学习班的高质量举办筑牢了深厚根基。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共启学术盛宴
心血管内科主任石琳任大会主席,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她对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深耕儿童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从业者致以敬意,同时简要阐述了本次学习班的目的——聚焦临床难点、搭建交流平台,助力行业诊疗能力提升,为守护儿童心血管健康注入新动力。
专家分享:深耕难点,传递精准诊疗理念
开幕式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儿童心血管疾病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分享,呈现了一场内容翔实、见解深刻的学术盛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李自普主任医师以《年长儿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困惑和挑战》为题,精准剖析儿童心肌病临床诊疗中的核心难点,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刘芳主任医师在《川崎病严重冠脉病变的治疗和管理》报告中,结合实际病例,细致分享川崎病患儿合并巨大冠脉瘤的治疗策略与长期管理经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开宇主任医师带来《胎儿长QT综合征临床实践思考》,针对少见的胎儿离子通道疾病展开探讨,引发现场热烈互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红芳主任医师强调《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为患儿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北京安贞医院王霄芳副主任医师在《儿童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分享中,明确儿童介入手术的适应症,同时对比成人诊疗差异,凸显儿科特色;北京儿童医院肖燕燕主任医师聚焦《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进展》,着重强调了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分期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专家们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专业解读与经验分享。王琍主任医师主持引导参会者围绕儿童心血管疾病核心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且富有深度的探讨;马丽娟主任医师受邀带来《心肌损伤标志物——老概念新知》专题讲座,为临床一线人员答疑解惑;江河主任医师、林瑶主任医师、刘杨副主任医师、张明明副主任医师分别围绕儿童起搏治疗、婴幼儿心律失常、儿童高血压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学检测进行专题报告,全方位覆盖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关键领域;心功能室包敏副主任医师从心脏影像学角度发表观点,补充了儿童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影像技术的应用经验与最新进展。
会后反馈:受益匪浅,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
学习班结束后,学员们反响热烈,普遍表示收获颇丰,不仅系统更新了儿童心血管疾病专业知识体系,深入掌握了领域内最新研究动态与实用技术,更在专家的分享中感悟到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仁心仁术的从业精神。
本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既是科室48年发展积淀的体现,也是8届学术品牌传承的成果。为广大儿科同仁搭建了高水平、高效率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推动了先进诊疗技术和理念的传播与普及,为未来开展多中心科研合作、破解临床难题、提升患儿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展望:精益求精,持续赋能儿童健康事业
未来,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依托研究所(中心)优质资源与自身学科优势,持续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携手国内外同行力量,在儿童心血管疾病诊疗与科研领域不断突破,为守护儿童健康、推动我国儿科医学事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