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学生健康报】如何用零花钱雕琢孩子的未来
时间:2025-08-28 文:曾瑞莹、张晓鸣

给孩子零花钱时,家长常会关注给的时机、金额,以及如何引导孩子不乱花钱、学会存钱,这些确实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家长或许没有意识到,孩子手中的零花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钱包”。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笔数额不大的钱,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孩子学习管理金钱的起点,也是孩子认识自我、产生需求意识、了解并遵守规则,以及学习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在与零花钱相关的种种实践中,孩子会获得多方面的成长体验。

1、零花钱之“我是谁”

你是否记得孩子第一次接过零花钱时的眼神?那一刻,他们仿佛拿到了“自己做主”的钥匙。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并非生来就能够清晰地界定“我”和“非我”,而是在与父母、规则、社会等外在环境互动中,逐步构建自我认知。零花钱,成了这场互动里独特的媒介,孩子握着它,开启探索“我能决定什么、我要怎么选择”的旅程,在一次次花钱、存钱的实践中,慢慢明白“我”在生活里的位置与边界,推动自我认知一步步成形。

我的钱,我做主!

当孩子第一次自己拿着钱站在小卖部门前时,往往会很兴奋。这种兴奋不只是因为能买到糖果,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这是属于自己的钱,自己可以决定用它买什么。这种自主选择的经历,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让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

当孩子在一定规则下选择如何花钱时,他们其实是在进行最初的决策练习。“买这个还是买那个”的犹豫,本质上是孩子在思考“我真正需要什么”。每一次这样的选择,都在强化他们的自我认知。比如在“买糖果还是存钱”的考量中,孩子会在心里权衡:是现在买棒棒糖,还是暂时不买,把钱存起来以后买玩具车。这个过程能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喜好,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钱花光了,好后悔!

孩子若一时冲动把钱全买了糖,之后看到同伴玩新玩具会感到后悔;若是能忍住诱惑存够钱买到想要的玩具,又会生出骄傲感。这些不同的感受,是孩子首次体验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也是他们学习承担责任的开端。

父母给零花钱定的规则,比如“每周给10块”“不能全买零食”等,并非要为难孩子,而是为他们划定了一个安全的范围。孩子在这个范围内练习做选择,会逐渐明白:在有规则的环境中,如何既保持自己的想法,又不超出合理的限度。

简单来说,零花钱是孩子练习自主做决定并承担后果的途径,这能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设定金额和用途的限制,实际是在向孩子传递: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在规则内进行。这种在规则内行使自主权的过程,能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社会规则下确立自我认知。因此,给孩子零花钱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拥有决定如何使用的权利,这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一个拥有选择权的自己。

2、零花钱之“我想要”

当孩子提出“我想要那个玩具”时,这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欲望并非凭空出现,往往是因为存在某种缺失感。

这时,零花钱就有了实际作用。钱本身的价值有限,关键在于它能让孩子拥有购买物品的机会,帮助孩子将模糊的“想要”转化为实际的“拥有”。对孩子而言,零花钱关系着他们对“得到”的期待,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凭借自己的能力换取喜欢的东西”这种感受。

“钱不够”是孩子成长中会接触到的重要一课,这是既现实又关键的认知——钱无法买下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需要在棒棒糖、小汽车、过家家玩具等物品中做选择,选了其中一样,就只能放弃其他的。尽管心里难免会有失落感,但这能让他们明白一个重要道理:没有人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

这种“没得到”“差一点点”的感受,会让孩子对想要的东西保持更强烈的渴望,进而促使他们去努力,比如为了某个目标存钱,也会推动他们去思考,判断哪些东西更重要。

零花钱让孩子的“想要”有了具体的追求方向,也让他们在“钱不够花”的实际经历中,第一次认识到“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进而学会做选择,学会面对“得不到”的情况。

3、零花钱之“不能为所欲为”

接受规则是儿童成长中必须经历的。孩子在与外界互动时,会遇到各种不顺,进而逐渐放弃“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的想法,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慢慢认识到世界有其自身规则。孩子小时候往往习惯了需求被即时满足,比如哭闹时能得到照顾,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围绕自己运转。

当孩子了解到零花钱每周只能给一次、不能全用来买糖时,也会随之明白:世界不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当孩子为了买某个玩具而选择存钱、克制当下的购买欲望时,就是在进行延迟满足的练习,同时也在培养规则意识。

零花钱让孩子在成长中自然面对“不能全部拥有”的现实,进而逐步学会遵守规则、耐心等待和适当放弃。这是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逐渐成长为懂规矩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4、零花钱之“我要进社会”

孩子拿着零花钱去买东西时,不只是在消费,也是在接触社会。孩子第一次用钱买到糖果、玩具,就亲身参与了等价交换的过程。他们会逐渐明白物品有价格,钱可以用来换取需要的东西。孩子也会发现,零花钱的额度是可以协商的,通过简单的协商,孩子能学会沟通,这不仅是金钱上的交易,也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基础形式。

“妈妈,我用零花钱买文具,不算乱花吧?”这样的对话,是孩子早期尝试协商的表现。他们会通过这类互动试探家长的态度,学习表达自身想法,同时也会初步了解家庭中的决策方式以及规则是否具有协商空间。孩子在做选择时,会从只关注自身需求,逐渐开始考虑外部因素,比如家长的建议、同学的看法等。家长认为“买书比买垃圾食品好”,或是看到同学炫耀“有最新款的玩具卡片”,这些都会对孩子的选择产生影响。零花钱的使用方式,会在无形中传递家长和社会的价值观——比如哪些行为值得提倡(如用于学习、关注健康),哪些不被鼓励(如攀比),孩子会慢慢接受并内化这些观念。

从某种角度来说,零花钱也体现着家长的信任。如果零花钱给得多一些,或是因表现好而“增加额度”,孩子会感受到“家长信任自己”“自己长大了”;反之,若因犯错被扣了零花钱,孩子会清楚地意识到“家长不高兴”“自己做错了事”。这也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标准。

总体而言,零花钱是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如交易方式、物品价值)、学习与他人交往(如协商、比较)、接受社会观念(如判断对错、好坏)的一种实践途径。

当家长把零花钱交给孩子时,要明白这不仅仅是给钱那么简单。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让他们能在了解外在规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我认知,学会在欲望和规则之间找到平衡,理解责任与选择。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9-04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主任白东升:一两岁是尿道下裂手术的最佳期尿道下裂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危害主要包括造成排尿异常、影响阴茎发育及心理健康...
2025-09-01
“手术是唯一根治儿童胆总管囊肿的方法。如不及时治疗,患儿可反复出现胰腺炎、胆管炎、胆管穿孔、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变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
2025-08-29
导语Introduction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Illness,IMCI)是由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