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系统积极响应护理部号召,全力开展“夯基础,强意识,优服务”护理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活动,旨在全方位提升护理工作水平,为患者打造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就医环境。本次活动自11月25日持续至12月20日,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众多举措紧密结合,协同发力。
制度建设是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石
门诊各科室护士长勇挑重担,积极投入到科室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中。依据最新护理标准与实际工作需求,对原有制度进行细致梳理与完善,确保每一项规定都能精准指导护理实践。这些修订后的制度将统一上交至护理部进行审核,为门诊护理工作构建起扎实且完善的制度框架,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减少操作的随意性,提升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人才培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核心动力
为强化护士长管理能力,活动精心安排了两位副主任护师进行系列培训。首先由王莹护士长进行《管理工具》培训,助力护士长全面把关并深度学习,从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如运用管理方法进行科室发现的问题、通过项目管理推动科室创新发展等,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的科学性。高丽华护士长带来的《现代护理管理概述》培训进一步深化管理知识体系,聚焦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关键领域,帮助护士长打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方法科学的护理团队。
法律与职业道德素养是护理人员从业的基本准则
门诊总护士长姜莉莉负责对全员进行《护士条例》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法规解读等形式,让每一位护士深刻领会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增强依法执业意识,避免法律风险。赵凌云护士长组织开展《医德医风》培训,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方法论,坚守职业操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
专业技能提升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危重症抢救能力是门诊护士必备的关键技能。此次活动中,门诊各科室精心组织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和AED考核。此次考核涵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按压深度与频率、AED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关键技能。通过严格考核,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护士能够迅速、准确地实施救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优化与质量管控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支撑
全方位、无死角监管门诊各科室7S工作落实情况,在门诊各区域,从分诊台到诊疗室,从候诊区到走廊,护士们积极行动,整理物品、整顿布局、清扫环境、保持卫生清洁,提升职业素养,强化安全规范与节约能源意识。通过7S管理,门诊环境焕然一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工作流程顺畅高效,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出舒适、安全、整洁的空间。与此同时,各质控组深入各科室开展深度质控互查,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符合规范,每一个护理环节都环环相扣,保障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信息优化助力门诊,打造便捷高效的就医环境
优化门诊系统各类标识及自助报到机提示信息。在标识优化上,采用醒目鲜明、简洁明了的直观图标,无论是科室名称、功能区域还是引导路线,都能让患者一目了然。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轻松找到目的地,准确了解就诊流程,减少迷茫与困惑,大大提升就诊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门诊系统全体护理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参与此次活动,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相信通过此次活动的深入开展,门诊护理质量将实现质的飞跃,在医疗服务领域树立新的标杆,以卓越的护理品质赢得患者的信赖与赞誉,书写门诊护理工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