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相约守护】我和重症孩子的约定
时间:2017-08-15 科室:重症医学科

8月8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科门诊第9诊室里,医生曲东给上午的最后一个患儿开完处方后疲惫地揉了揉肩膀,这是她上午门诊的第28个患者。

曲东今年48岁,是首都儿科研究所ICU(重症监护室)主任,曲东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世家,外公、母亲、舅舅都是医生,“我父亲那面的亲戚也都是医生,所以从小就有种我周围的人都是医生那种感觉。”曲东笑着说。

1993年大学毕业后,曲东来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25年。时过境迁,当初和她一起来的同学大多都转行、跳槽,只有她还坚守在医疗前线。“苦行僧有苦行僧的乐,而且像我们做重症监护的,还是要跟死神PK一下的,也还是挺有挑战的。”曲东说。

曲东说自己特别喜欢孩子,曾经的第一理想是当一名幼儿园阿姨。在出诊检查时,遇到胆小的孩子,她会摸一摸、逗一逗来减少孩子的恐惧感。

有人说医生这个职业辛苦、枯燥、压力大,但在曲东看来,收获更多的还是解除患者病痛而获得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图为一名得知自己复查结果良好的孩子开心地走出诊室。

每周二、周四上午是曲东的出诊日,一上午的门诊量在30个患者左右,结束了上午的工作顾不上休息,曲东直接来到了重症监护室。

按照规定家长是不能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一些从外地赶来的家长带着行李日夜守候在监护室外,虽然与孩子有一墙之隔,但对于他们内心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在重症监护室里,孩子们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各种医疗设备有规律的声响传递着一种沉重感,曲东说:“可能有人觉得这里很压抑,但我觉得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有活力,因为他们每一点进步都会特别直接地表现出来。”

几年前有一位患有脑干肿瘤的10岁女孩住进了病房,她无法自主呼吸,身体不能动,不能说话但意识清醒。在住院期间,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曲东和孩子有一个约定。 曲东说:“每天跟她约的就是她眨一下眼睛,就是我猜对了,眨两下,就是不对,我接着猜。”

有一天当她走到这个孩子身边,孩子不断地向她眨眼睛,曲东意识到一定有问题,于是她就问了很多关于治疗上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孩子都眨两次眼睛来回答,曲东就在一旁不断地猜,突然她问到,“你是想妈妈了吗?”这时,孩子使劲地眨了一下眼睛。曲东在床边安慰孩子很长时间并安排医生们每天都去给她讲故事。 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来说,孩子们身体上的痛苦需要用专业知识去缓解,而心理上的创伤需要用情感去安慰。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时间里,曲东记得每一个孩子对她说的愿望。有一天,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小男孩说自己很喜欢小动物,妈妈答应过他做完化疗就带他去海洋馆,但自从来了北京就从来没有出去玩过。 曲东把孩子的想法告诉了家长,小男孩的愿望实现了,当他再回到监护室时情绪好了很多。曲东说:”我们应该让这些孩子们积极地去面对生活,特别希望大人们能去多听一听孩子们的想法。”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曲东常会为康复出院的孩子高兴,也会为小生命的离去而流泪。 作为这些重症孩子的守护者,曲东在做好监护工作的同时更会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活动,于是她萌生了一个申请ICU临终关怀室的想法。曲东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现在最大的理解是对于生死的理解。医疗,是应该给生命尊严的。”

来源:央广网 记者/摄影:韩靖 编辑:马媛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4-09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运用磁导航定位技术,为患儿实施了床旁鼻空肠置管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医院在危重症患儿的...
2025-04-07
2025年4月2日,为全面提升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大力推广精准安全喂养技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护理管理委员会危重症护理小组成功举办...
2024-12-20
为响应护理部“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护理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活动号召,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保障患儿安全,全面提升危重症患儿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