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全球早产儿报告》显示,全球早产发生率>10%,每年新增1500万,占全球活产儿的11.1%,每年死亡早产儿110万,占新生儿死亡的36%。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和残疾率。
随着围产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逐渐增多,低出生体重儿的数量出现阶段性的增加。
2018年,首儿所新生儿内科共转运早产儿403例,其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138例。这部分患儿体重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住院时间长、花费高,家属因为长时间不能接触患儿,容易焦虑和恐惧,不利于医患沟通。为了缓解早产儿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家长的紧张情绪,提高住院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自2018年4月1日,新生儿内科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截止今年4月1日,共帮助54名“小袋鼠”回到“袋鼠妈妈”的怀抱。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或者Kangaroo care,KC)又称皮肤接触护理,顾名思义,就是妈妈像袋鼠妈妈一样把宝宝放到自己胸前的“袋子”里。
首先要对宝宝进行清洁护理,更换尿裤,仅保留输液通路,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妈妈半卧位躺在躺椅上,裸露胸部皮肤,让宝宝竖直趴在妈妈的两侧乳房之间,皮肤相贴,宝宝的腿屈曲分开呈“蛙腿”状。然后用包单固定住宝宝,头微微扬起,保持气道通畅,并可以与妈妈进行眼神的交流。考虑到宝宝和家长的耐受程度,每次袋鼠式护理时间为2-3小时,每日1-2次。实施过程中,会有护理人员全程在旁观察并指导,缓解家长的焦虑。如果妈妈身体不适,不能承受袋鼠护理,袋鼠爸爸也可以加入。
通过对宝宝奶量和体重的观察,可以看到宝宝在袋鼠式护理后奶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且体重增长良好。因此袋鼠式护理至少持续2小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刺激新生儿增加奶摄入量和促进自我调节喂养、完成睡眠周期的时间。
袋鼠式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的发育,早期开展有利于维持早产儿呼吸、心率的稳定,可保持正常体温,充分休息,不增加氧气、热量的消耗,血氧饱和度还出现上升的趋势,稳定的生理状态可有效的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要新生儿临床上生命体征是稳定的,就应该启动袋鼠式护理,以期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对早产儿而言,袋鼠式护理能稳定宝宝的生命体征,促进各系统发育,这对于婴儿终身都将产生有利影响。对母亲而言,它能减轻产后抑郁和焦虑,减少产后出血,促进母乳喂养。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能够给予家属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属对患儿病情的了解,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一位袋鼠妈妈在接受了袋鼠式护理后说:“当宝宝被轻轻的放在我胸膛上时,那柔软的触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宝宝一直闭着眼睛,可是当我跟他说话时,他居然努力的睁开眼睛看了看我,然后又柔软的趴了下去。我知道他没有力气,这一个抬头可能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我能感受到他的心跳,那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动听的跳动。袋鼠护理的第三天,护士长教我第一次亲喂,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小小的嘴巴一张一合,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让我彻底放下心来。宝宝一直吃奶不太好,从30毫升降到20,奶量一直跟不上去,血氧不时的骤降。袋鼠护理后,宝宝的血氧稳定了很多,再没有出现过骤降,吃奶也慢慢的多了一些。他听懂了我的话,知道爸爸妈妈在等他回家。谢谢你的坚持,往后余生我们共同努力,请多关照!”
家长的努力和坚持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希望有更多的早产宝宝通过袋鼠护理健康的回到妈妈的怀抱。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