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的脚步逐渐临近,路上匆忙的行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很快他们就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到家人身边,享受这一年中最轻松、温馨的时光。但是对于急诊科,特别是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来说,过年更像是“过关”,需要面临比平时更多的挑战。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在为患儿进行检查。
“再好的抢救,也不如防患于未然”
“来试试操作一下海姆立克急救法吧,有小礼品赠送哦。”在急诊科大厅,急诊科护士长王惠正在向候诊的家长讲述急救知识。这是医院“拥抱生命 天使护航”系列科普活动,以视频讲解、模拟演练、手把手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十几名家长在人体模型上试验了刚学的手法。“他们的手法肯定还很不熟练,但遇到危险的情况,只要有这个意识,就比没有好。”王惠还向家长们详细讲解了如何避免和减少孩子发生气道异物的情况。这样的现场科普活动,王惠已经做了很多次,“毕竟再好的抢救,也不如防患于未然”。
能“防患于未然”的可不止科普。“患儿为5岁男童,有头颅、胸、腹以及下肢存在可疑伤情,有休克表现,心率快、血压低,血氧未见异常。”当急诊护士接到120转运救护车电话后,立即按照流程上报各级领导。受伤患儿直接送入抢救室,神经外科、骨科、麻醉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专家5分钟内到场,医生迅速评估伤者的病情,抢救室护士有序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这是急诊科在春节前夕开展的应急演练,模拟一起由严重车祸造成儿童复合伤的救治场景。医院多次安排急诊科与多学科共同演练,考察各科室绿色通道运转情况,做到配合流畅。
春节期间,来院就诊特别是急诊的患者可能比平时还要多。根据往年经验,患儿病情多以呼吸道、消化道以及过敏为主,对此医院已经调配人力物力,做好了充足准备,随时支援急诊科。急诊科也提前做好了应急预案,安排专人检查,保证药物、器械供应足量,仪器、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并专门安排一些平时使用较少的特殊药物、抢救方法的实战演练,确保用时操作熟练、抢救到位。
“患儿千里迢迢求医,我们不能不管”
见到急诊科主任郭琳瑛的时候,她刚刚从抢救室出来。急诊接诊的脑瘫患儿合并肺部感染,存在基础疾病和消化道出血。患儿呼吸衰竭,情况危重。医生给予其高流量吸氧,加强其气道管理,嘱咐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上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期间,忙碌了一上午的郭琳瑛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办公室,查询科室其他管理事务实施情况。“真想好好过个年啊。”然而,难以预测的急诊突发情况,使她从来不敢奢望外出度假。作为科室主任,同时也是最年长最有经验的医生,郭琳瑛就是急诊科医生护士的主心骨。其他人还有轮换喘口气的时候,她总是24小时时刻准备作战,甚至曾创下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都要抢救危重患儿的纪录。
过年期间的忙碌,全科上下都早已习以为常。主治医生曲艳凝曾在大年初一 一天接诊超过90个患儿,下班的时候,休息了好久才有力气回家。今年曲艳凝初三开始值班,这让已经连续多年除夕、初一值班的她有机会回山东老家过个年,但今年除夕是工作日,她仍然需要坚守到最后。
对科室所有的医生护士来说,不只是春节假期,哪怕是正常的年假,往往都是类似“白条”的存在。其实,医院并不提倡他们超负荷工作,也鼓励他们正常休假,但急诊科每年接诊患儿19万人次,抢救6500人次,2023年急诊接诊量高达24万多人次。为保障急危重症患儿生命健康,他们选择坚守岗位。“我们医院ICU经常住满,一些危重患儿就由急诊来接收,其他科室支援的同事们还在这,我们自己哪能休息。”郭琳瑛说,“不少患儿和家长千里迢迢来求医,我们不能不管。”
带母亲一起出去旅游是她的心愿,多年来却从未成行。“期待吧,希望今年可以实现。”
“我们抢救的,可能是一个家庭”
急诊工作风险高、压力大,而儿科急诊更甚。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有很多人坚持多年,是什么支撑他们负重前行呢?曲艳凝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接收了一个刚满月的小婴儿。孩子发着烧,心率很快,在不断呻吟。当时孩子的生命体征和一些相关指标并没有很糟糕,但她却立刻采取了补液、抽血等抢救措施,患儿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我判断患儿是感染性休克,看着还好,是因为患儿当时处在代偿期,一旦拖延久了,病情可能会有断崖式恶化。”曲艳凝的话语带着小小的“骄傲”,“这种情况早期识别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亲手挽救生命的感觉,每一次都让她无比喜悦,这是支持她在急诊工作最大的精神能量。
孩子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一个孩子,因被大屏幕砸伤,送来后CT检查发现整个脑袋颅骨都碎了,会诊大夫看了都摇头,但我看孩子还有生命体征,就决定尽力去抢救,最终成功救了孩子。”郭琳瑛简单的描述中,隐藏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当时我听见患儿爸爸哭着说,如果孩子没了他也不活了,当时心里非常难受。”多年来,郭琳瑛经历了无数生死,但这样的感受让她在抢救中从不放弃希望,很多人认为“没救了”的孩子,就这样活下来了。“那时候我深知,我们抢救的,不只是一个患儿,更可能是一个家庭。对我来说,这就是永远无法拒绝的荣耀。”
急诊科大厅,人头攒动,医护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无数患儿、无数家庭迎来一个又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