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护理工作10多年了,每当看到患者病情痊愈后的笑脸,听到他们感谢的话语,就会由衷地高兴,收获小小的成就感。
记得在2020年的一天,急诊室转来一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患儿,我立刻迎上前查看情况,孩子只有6个月大,看上去比同龄孩子瘦小很多,面色苍白,四肢末梢湿冷。我赶紧让家长把孩子抱到病床上。医生随即给孩子查体、下医嘱,护士迅速为他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在我们有条不紊地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时,我看到孩子妈妈站在病床旁手足无措,显得十分焦虑和紧张。把孩子安顿好后,我向她进行入院宣教,讲解照顾孩子的注意事项,但她的反应比较慢,好一会儿才做出回应。孩子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孩子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生病了,而且还这么重”。我非常理解,她一时半会儿很难从这样的打击中缓过神来,住院只允许一名家长陪住,她要独自照顾孩子,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难免会崩溃。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孩子预后差、病情也多变,入院当天下午,孩子的病情突然加重,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我进出病房时看到孩子妈妈在门口靠墙站着,这次她没有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孩子病情稳定后,我走上前去安慰,当我的手刚搭在她的肩上时,她瞬间就哭了出来,“护士您知道吗,这个孩子是我和他爸爸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了……”后来我才知道,双方老人都得了癌症,孩子只能夫妻俩自己带,爸爸要挣医药费,家里负担很重,平时聚少离多。“如果这孩子要是没了,我们这家也就散了啊。”
这句话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我感觉到了这位母亲面对疾病的无奈和面对生命的期望!治疗不仅仅是救治孩子,也是在帮她维持这个家。
经过这次抢救,孩子妈妈显得更加焦虑了,只要护士几分钟不出现,她就会按呼叫器,把我们叫到床旁,反复问着:“这孩子为什么老动啊?”“针没事吧?”“她刚才睁了一下眼,突然蹬了两下腿,是有什么问题吗?”……
同事们知道她的遭遇后,也都特别“照顾”这位年轻妈妈,每次都会很耐心地解答她的疑问、帮她照看孩子、把线路和管路整理好、手把手教她怎样喂养。
慢慢地,孩子妈妈不那么紧张了,带孩子也不会手忙脚乱了,经过3周多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孩子心衰的症状得到了控制,心功能也有所恢复,比刚入院时还重了1斤,终于可以出院了。
出院这天,孩子妈妈能认出科室每一位护士,即使我们戴着口罩,她也能叫出我们的名字,久违的笑容终于又出现在她的脸上。这一次,她笑着留下了眼泪,跟我说:“孩子得了这种病很不幸,但能遇到你们这么负责的医生和护士,我又觉得非常幸运”。
我们目睹过生死离别的场面、经历过面对病痛的无奈、感受过患者及家属信任的目光。护理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付出,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