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三维标测精准定位,托起移植患儿“心”的希望
时间:2023-03-23 文:心血管内科提供 摄:江河

晨晨(化名)是一个8岁的黏多糖贮积症患儿,伴有严重漏斗胸及气道梗阻,1年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血液内科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黏多糖病得到了控制。闯过难关的晨晨今年的小目标就是对严重漏斗胸进行外科矫治术。然而,现实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近日,再次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晨晨准备进行漏斗胸外科矫形,经过术前检查,医生发现晨晨存在频发的室性早搏。作为心律失常的一种,早搏通俗地说就是心脏提前跳了一下。我们知道,位于心房的窦房结统领整个心脏的跳动,窦房结按照60-100次/分的频率发放冲动,首先传到心房,再传到心室,引起心脏顺序收缩,如此周而复始。而室性早搏就是在心室有一个异常兴奋点,当窦房结的冲动还没有传下来的时候,它就提前兴奋了,继而导致了心室的提前收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室性早搏。24小时室性早搏如超过2万次远期有发生心功能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的可能,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

24小时超过5万次的室性早搏,这成了晨晨漏斗胸手术的“拦路虎”,难题摆在了心血管内科主任石琳面前:5万次早搏很难用药物控制,如要根治只能选择射频消融手术,但射频消融又面临几个风险,严重的漏斗胸导致晨晨心肺挤压,心脏转位,术中导管的操作路径可能与正常孩子不同,需要警惕损伤心肌组织。此外,准确定位到异常兴奋靶点的难度增大,有增加射线量的可能,而移植后的晨晨停药不久,免疫力低下,不能接受大剂量的X线照射。

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靶点,并减少射线对孩子的损伤,为下一步的漏斗胸矫治手术做准备?石琳主任团队经过缜密分析,深虑远议,最终决定为晨晨进行低辐射或“零”辐射射频消融治疗,使用绿色电生理治疗方案即:Carto Univu三维标测,这种技术能将术前X线图像与Carto三维标测系统相结合,在心脏二维图像上构建出心脏三维模型,不仅可以解决心脏转位的问题,快速找到靶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可以大大减少射线量。

from clipboard

术中利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克服心脏转位,构建心脏模型,精准定位靶点

在心血管内科团队和麻醉科团队的通力协作下,术中利用Carto Univu技术,通过结合二维和三维的心脏影像,消融导管顺利到位,并且很快就找到了异常兴奋的靶点,放电即刻早搏消失,手术全程耗时72分钟,缩短至传统射频消融手术时间的一半,射线量0mGy,保证了孩子下一步漏斗胸矫治手术的安全。术后24小时晨晨就可以下地了,24小时心电监测显示一切正常,一个室早都没有,看到规律波动的心电图,家长心里乐开了花,不停地向石琳主任团队表示感谢。

from clipboard

手术全程实现“零”射线

同时石琳主任团队得知晨晨家为低保家庭,因为前期移植治疗花费巨大,为了让孩子得到进一步救助,在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杨学静、医务社工乔踔的帮助下,团队积极联系了“凤凰网&志玲姐姐护童基金”,成功为患儿申请到了慈善救助,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为家长送去了温暖,用仁心仁术为晨晨托起了“心”的希望。

from clipboard

心血管内科团队与社工部及“凤凰网&志玲姐姐护童基金”工作人员进行救助对接工作

首都儿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团队始终坚持用爱心滋润、温暖病患,不仅具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设身处地为患儿及其家庭着想,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时刻诠释“用爱心换安心”的理念。未来团队将为更多患儿“护心远航”,利用高精尖技术助力越来越多的患儿恢复健康。

更多相关推荐
2025-07-30
体育馆内传出阵阵欢呼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激动的气息,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篮球比赛。14岁的强强作为团队的主力,凭借敏捷的身姿和出色的控球技术,突破对方的防线,多次...
2025-07-24
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于7月份中旬在北京盛大启幕。这场云集儿科领域顶尖专家的学术盛宴,是展示前沿成果、交流诊疗经验的重要平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
2025-05-14
2025年5月10日上午,首都儿科研究所心内科党支部全体党员走进北大红楼,开展“重走觉醒之路,勇担时代之责”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走五四运动游行路线、参观赵家楼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