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社区报】聚焦北京两会 | 关于养老,听听政协委员的声音②
时间:2023-01-18 科室:呼吸内科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1月14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其中,不少政协委员关注养老领域,一起来看一下。

余立新委员

优先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点位

满足老人就近养老需求

来自妇联界的市政协委员、乐普瑞康(北京)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余立新今年带来了《关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支持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推动养老服务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的提案》。

余立新表示,由于城市发展和整体规划的原因,现有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供给规划缺乏弹性,不能灵活有效地对接实际建设需求。北京市城镇地区老年人的平均收入较高和老年人口空间密度也普遍较高,获取养老服务的需求就更高,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相对完善,因此有必要考虑贴近养老市场需求的地区进行规划布局。

为此,余立新建议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与北京城市更新计划相互融合,各部门协同制定实施细则。各区、各街道乡镇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数量规模,推进地区平衡和结构合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更新规划综合实施中优先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点位。充分考虑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规划建设指标,细化养老服务空间供给方式,在城市更新中保障就近养老服务用地。

余立新还建议,要贴合养老市场需求,在土地资源稀缺、空间价格昂贵的城市地区,适当提高配建指标支持养老机构合理获得较为低廉空间资源的方法,出台相关政策。同时,重点发展具有复合型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城市更新改造养老项目过程中,可配建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型综合设施,给设施规模配置留下一定弹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重点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可提供护理、失智照护、康复等刚需性养老服务的复合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就近养老、精准服务、整合照护、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王文勇委员

建立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组织

进一步满足居家老年人养老需求

来自民建界的市政协委员、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的王文勇今年带来了《关于建立及推进养老志愿服务工作的提案》。

王文勇介绍,居家养老是目前深受老年人欢迎、选择比例最高的养老服务方式,但由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配套服务机制建设等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还需进一步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王文勇建议——

1、相关部门应在“志愿北京”“春风行动”等品牌公益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协助教育部门、共青团、街道社区等建立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激发广大社会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提升青少年人尊老敬老助老的热情和主动性;

2、应着眼社会层面统筹志愿服务管理,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以便利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和献爱心行动,尽早推行诸如“志愿服务爱心银行”等爱心传递机制,让志愿服务可以跨时间和跨区域回馈志愿者及其家人,使志愿服务具有更强大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激励机制。

王文勇还建议——

鼓励街道、社区,动员年轻及初老群体等志愿者积极参与开展“银龄行动”志愿活动,发挥志愿者互帮互助、初老帮高龄老人的积极作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学习科学养老的技能和知识。

鼓励公益组织与律师事务所、法院、公证处等机构合作,适时介入维护老人权益,在尊重老人意愿的前提下,为老年群体在办理遗嘱、财产处置、重组家庭、紧急救护、入住养老机构等重大事项时提供“一站式”快捷通道和公益法律服务,帮助弱势群体老人解决痛点问题。

在老人就医方面,鼓励医院为高龄老人定向招募导医志愿者,协助办理送医、挂号、取号、检验、缴费、取药等事宜,组织医护志愿者为周边社区行动困难的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朱春梅委员

发挥街道、社区影响力和优势

关爱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

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春梅今年带来了《关于关爱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

朱春梅表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与幸福感、预期寿命、死亡率紧密联系,影响着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国家和政府已经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但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单靠国家和政府的统筹布局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街道和社区作为发挥政府职能和凝聚群众力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基层服务组织,可以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的有利承接者。

朱春梅建议,要充分发挥街道与社区的影响力和优势,关爱老年人帮助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可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到社区岗位招募范畴,建议每个社区按照人员数量增设岗位1-2人。岗位工作人员可以更加专业地指导和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工作。

同时,她建议加大街道以及社区养老助老志愿者的招募力度,特别是心理健康咨询、法律援助咨询方面的志愿者,并将其纳入北京志愿者服务平台,定期为街道、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能力优势,划分制定责任区,明确责任岗,定期组织开展对高龄、独居、孤寡老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疏导和服务工作。

陈婷婷委员

进一步完善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加大护理员培训力度

来自特邀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统战部部长陈婷婷今年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

陈婷婷表示,北京市于2020年10月底在试点区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出台了《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方案》。截至2023年1月,长护险制度在北京市试点区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试点,截至2022年底,参保人数46.2万人,惠及了3700余名重度失能人员。目前,北京市有近10万重度失能人员,长护险亟待提质增效、升级扩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惠及更多首都群众。

陈婷婷介绍,在试点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治疗性照护项目风险高,防范意识还不足;服务过程监管方式单一,监管成本较高;居家照护个性化方案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相对缺乏。

陈婷婷建议,可以结合北京市发展政策,针对上门医疗风险高的问题,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的合作,引进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引入更多高质量护理人员加入长护险服务工作,给予护理员更多福利政策,留住护理员。此外,引入市场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手段。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对服务内容、服务对话进行AI识别判断,全程还原服务,使得监管角度更加立体、全面,为精准监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陈婷婷还建议,加大护理员培训力度。建立护理员培训机制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护理员群体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客户沟通、服务礼仪、安全防范等知识的专业化培训。做好护理员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加强服务人员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2024-05-13
活动详情内容:5月19日正值“世界家庭医生日”,首图特别策划本场趣味健康科普讲座,邀请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赵林清和爱心树荐书官,通过绘本《你好,安东医生》故事分享...
2024-05-07
“您家宝贝2岁4个月,身高90公分,体重15公斤,BMI18.5,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30%,尽管她还是小宝宝,但已经属于肥胖了。”“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
2024-04-29
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到3名宝宝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儿童听力干预不容忽视——全国第25个爱耳日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正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