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流感高峰,医院门急诊量都会有所增加。今年的冬季,因为本轮疫情因素的叠加,门急诊病人多、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更加凸显。
一方面是焦急焦虑的患儿及家长,一方面是医务人员感染大幅减员的状况。面对双重压力,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院一盘棋,总统筹,总协调,总调度,全力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和危急重症患儿的医疗救治。在所党委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勇于担当,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多措并举,认真落实防控“新十条”
加强夜间急诊,开展爱心门诊。增加小夜班3人,值守16:00到夜里23:00,应急前半夜的急诊患儿诊疗;增加大夜班2人,加强夜里23:00到次日8:00的急诊力量,极大缓解夜间急诊的压力。
行政科室参与,开展志愿服务。行政职能科室的人员开展志愿服务,从晚上18:00到次日8:00进行应急值守,对病人进行疏导,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扩大线上服务,发挥互联网优势。开通“新冠咨询”和呼吸疾病互联网医疗,在线上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支持和心理支持,缓解患儿及家长焦虑。目前每日门诊量1200余人次。
增设“开药门诊”,满足患者需求。发动职能处室、保健科、中医科等医务人员,在8:00-24:00开设便民“开药门诊”,为单纯发热、开药需求的患者提供便民服务,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加大药品供应,保障患儿用药。患儿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充分发挥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厂、制剂室的优势,加大生产和储备儿童专用的清热解毒退热、止咳化痰、缓解咽痛的中药如清热散瘟、小儿咽扁等药品。通过互联网门诊和便民开药门诊,保障每位患儿看病不断药。
开展科普宣传,加强宣传指导。印制组织专家多学科专家推荐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常备药物清单,结合临床经验,对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给予用药建议。组织专家编写《儿童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常备药物》、《新生儿遇见新冠病毒》等专业指导和科普宣传。
同舟共济,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勇担当
12月10日下午,院里决定增设小夜班和大夜班急诊,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当天解除隔离的呼吸消化党支部书记马昕报名,团委书记王燕然、行政七党支部书记吕凌云、临床营养中心主任王晓燕、风湿免疫2病区王新宁……都积极报名,第一时间从家里赶到医院,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面屏就开始给患者看诊。一个晚上,大家一口水也不喝,像是长在椅子上,耐心细致地面对每一个病人。肾脏内科、泌尿联合团支部书记孙金山一个大夜的时间,看了150余个病人。每一个忙碌紧张的急诊夜晚,都是在同志们不遗余力、全力救治中度过,极大地缓解了急诊的就诊压力。
开展志愿服务,发动行政职能科室人员支援夜间急诊。值岗时间长,从晚上6点到次日8点共14个小时的时间;任务繁杂,面对的是焦急等待的家长和五花八门的问题。但是排班表第一时间就报满了,到每一个班次,同志们都早早换好衣服,熟悉急诊流程和各种问题,认真细致地做好安抚患者和人员疏导工作。党委办公室、所(院)办公室李少丽、郭晓雁、巩书宏、尹德卢、郝洁、李宁排班打头阵,并汇总了急诊志愿服务问题汇总,为更好地为服务患者打好基础。人力资源处处长朱彦丽值完夜间开药门诊,又转战到行政志愿服务岗;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院感处、疾控处的人员白天协调全院的医疗护理、院感疾控工作,晚上又出现在急诊支援一线。互联网办公室主任闫雪刚刚“阳”转“阴”,问她身体还行吗,她说“放心吧,没问题”。总务处徐双印带领科室人员一边值志愿岗,一边还查找问题,补充门急诊应急物资、便民物品,做好清洁卫生。
本轮新冠疫情,医务人员首当其冲承受管控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医院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减员。面对这种情况,全体职工克服困难,积极主动,群策群力,互相补位。总之,绝不出现拒诊,全力保障医院、病房、门急诊的正常运转。看到自己“两道杠”变成“一道杠”,就赶紧返回工作岗位;病房、门诊减员严重,就一个人顶多个班。重症医学科的主任曲东、主治医师李芳,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全力守护重症患儿;放射科副主任孙雪峰生病在家轻伤不下火线,听说科里缺人,马上返回工作岗位,他说“大家都在坚持工作,我只是其中一员”。麻醉科人员在减员70%的情况下,加班加点保证全院手术治疗,协助神经内科、胸外科阳性病人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疫情之下,首儿所党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资源,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生机和潜能。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同频共振,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决打赢这场大仗、恶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