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鏖战60天,重度膈疝宝宝在首儿所重获新生
时间:2022-07-21 文:樊子川、杨盛男 摄:杨盛男

妊娠25周,胎儿孕检提示先天性膈疝

丹丹(化名)是二胎孕妈,妊娠25周产检时,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左侧膈疝"。拿到检查报告,夫妻俩犹如晴天霹雳,手足无措,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马立霜专家团队门诊咨询。经过马立霜主任仔细分析病情和耐心安抚,夫妻俩逐渐平静下来,决定生下宝宝,并在马立霜主任帮助下,转诊到北京协和医院产科。

5月15日零点36分,孕27周5天的小丹出生了,体重仅有1000g。丹丹分娩前,首儿所新生儿外科转运团队就与协和医院进行沟通,为转运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宝宝娩出后,立即进行了保暖、气管插管、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将她安全平稳地转运到了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的监护病房。

创造条件手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胎龄仅有27周的小丹,各个器官的发育都极不成熟,最大的问题就是先天性膈疝。由于腹腔的大量脏器通过膈肌缺损疝入到了胸腔,占据了肺组织很大的空间,影响了左肺的发育,生后达到手术指征后需要尽早手术,仅1000g的宝宝能否承受手术的打击?如何平稳度过围术期?都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重大问题。

当天凌晨1点,马立霜主任团队的医护人员已经组成了临时抢救小组,马立霜主任初步评估病情,为她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包括每一个时间节点的目标,以及目标为导向的呼吸支持,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细微调整。责任组长朱倩充分发挥静疗专科护士的专业特点,迅速准确的完成了PICC导管的置入,保证了血管活性药的顺利输注之后,又凭借过硬的穿刺技术,完成了高难度的动脉导管留置,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早上9点,普通(新生儿)外科联合新生儿内科、心脏外科、麻醉科完成了多学科会诊评估,就小丹的膈疝手术时机、围术期管理达成共识。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调整,生后33小时的小丹,呼吸循环稳定下来,动脉血气、尿量、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终于达到手术要求,复查超声心动显示肺动脉高压下降,可耐受手术打击。与家长充分沟通病情后,马立霜主任团队和麻醉科团队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了小丹的左侧膈疝修补术,手术历时108分钟,获得圆满成功。

from clipboard

攻克超早产重度膈疝数道难关,成功脱离呼吸机

由于超早产以及极低出生体重,手术后的小丹需要转入新生儿内科进一步救治。"先天性膈疝术后、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喂养……这预示着接下来宝宝和我们都将有多重难关需要度过",新生儿内科主任王亚娟说。

在新生儿内科病房,小丹身上有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PICC管,小小的身躯被埋在各种管路中,怎么拔除这些管路,怎么让小丹真正的呼吸新鲜空气,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王亚娟主任团队面前。

术后当天,小丹左肺膨胀后出现了血气胸、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休克,又一次面对死神的威胁。张迪副主任医师和杨盛男主治医师进行抢救,又连夜请来普通(新生儿)外科魏延栋主治医师会诊,调整胸腔引流管压力,调节呼吸机参数后。随后联系输血科,将红细胞和血浆在较短时间准备好。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小丹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术后9天拔除了胸腔引流管,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小丹的漫漫闯关路才刚刚开始。

人体胸腔的空间有限,膈疝的宝宝都存在肺血管的发育不良,小丹在妈妈孕25周时发现膈疝,整个左肺血管发育不良,肺动脉压力高,生后心脏便存在2.3mm粗大的动脉导管没有关闭,导致体循环的血量减少,肺循环的血量增多,成为拔除气管插管的又一拦路虎。

经过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动脉导管一度增宽至4.3mm,整个心脏扩大。小丹难道还需要手术结扎动脉导管吗?团队再次陷入思考,最后决定口服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医护人员日夜监测小丹的胃管是否有红色物质,尿量是否减少等药物的副反应,经过一疗程布洛芬后,小丹的动脉导管奇迹般的关上了,那么拔除气管插管也指日可待了。

小丹由于疝入器官后使整个左肺发育差,如何脱离呼吸机是另一个摆在眼前的难题,且中间出现肺不张,经过一天一天、一周一周的拍背排痰、俯卧位通气、加强吸痰等治疗和精心护理,小丹不张的肺奇迹般地复张了。终于在手术后的20天脱离了呼吸机,呼吸上了新鲜的空气。

小丹是27周的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又经历了手术的打击,早产儿的抗生素选择有限,术后抗感染也是一大难关。她的血小板曾一度降至25×109,正常值183×109,血小板低于30×109就会有自发出血的风险。在护士长郭立涛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对她的所有操作都轻、快、稳,小丹没有出现皮肤的瘀点瘀斑、颅内、胃肠道的出血,输血科也第一时间送来血小板补充。这一关,坚强的小丹也扛过了。

术后的喂养关随之而来,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本就不完善,但由于小丹的部分肠管和整个胃都疝入胸腔,胃肠道发育更差,给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喂养管又加了一层霜。新生儿内科提倡母乳喂养,但小丹出生后就住进医院,不能吸吮母乳,主管医师樊子川每天打电话叮嘱小丹妈妈用吸奶器每2小时吸一次,保存好后送到医院,保证小丹仍然可以喝到母乳。当小丹拔除气管插管后,樊子川又充当了"临时妈妈",为她做"袋鼠护理"。

from clipboard

鏖战60天,顺利出院

经过60天的治疗和护理,小丹顺利渡过了数道难关,终于回家和爸爸妈妈相聚了。

小丹是新生儿内外科联合成功治愈的一名重度膈疝早产宝宝,也是医护人员为每一名新生宝宝奋战日夜的一个缩影。此次27周超早产先天性膈疝的成功救治,更加证明通过开展多学科医生协同合作,实现围术期全流程一体化的主动治疗,才能确保每一位新生宝宝得到更安全、更有效、更及时的救治。

更多相关推荐
2024-02-23
2月7日,记者前往首都儿科研究所采访时,偶遇一名危重新生儿需要转诊。于是,记者跟随新生儿内科转运小组,记录下紧急转运和救治的经过。不到1小时:从接听电话到安全送...
2023-11-27
自2022年11月17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家庭参与式护理管理正式开展运营以来,新生儿内科已经完成了对14例患儿家庭的家庭参与式护理项目。家庭参与式护理(famil...
2023-06-07
6月6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早产儿随访门诊,拇指姑娘如约而来。“现在矫正胎龄是4个多月,体重5kg,虽然还处在P3以下,但是生长发育曲线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大运动发...